本帖最后由 中国制卡网 于 2013-3-5 14:17 编辑
2 N, _& E; L" d- n' D& {( V8 Q' u' N' C7 U i) n; m
在现今社会,随着人们对门禁系统各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门禁系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因此门禁系统的研发已成为现代科技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9 C/ z, X* d4 } F# f
3 d9 ]4 i7 w& Z# S# A0 U目前,门禁系统已成为安全防范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一些发达国家,门禁系统正以远远高于其它类安防产品的进度迅猛发展;门禁系统之所以能在众多安防产品中脱颖而出,根本原因是因为其改变了以往安防产品,如:闭路监控,防盗报警等被动的安防方式,以主动的控制替代了被动监视的方式,通过对主要通道的控制,大大的防止了罪犯从正常通道的侵入,并且可以在罪案发生时通过对通道门的控制限制罪犯的活动范围,制止犯罪或减少损失。此外,人们对门禁系统的应用已不局限在单一的出入口控制,而且还要求它不仅可应用于智能大厦或智能社区的门禁控制、考勤管理、安防报警、停车场控制、电梯控制、楼宇自控等,还可与其它系统联动控制等多种控制功能。也正是由于门禁系统实用性强,市场需求大,应用广泛,我们便选此作为研究设计的课题。
% }& l, ~3 L# q" E. u
( {' }; t ~+ ~2 o
# c7 z9 a' `9 r* f方案设计
6 z& l3 F( s& ~0 Z U2 V+ W! f% d. n$ S9 ?; s0 S$ c4 D- @# k
1.门禁系统设计的方案:8 M5 Q4 y1 g( e
, D0 ]5 M* j! y0 J( X) n主要有联网和不联网型。联网型门禁系统的优点:
# b$ X7 x7 e1 Q8 z1 J% _; `; y" C
实时联网4 A. ]; a" k8 B" }4 V, j E
1 I! a8 c: y6 Q- @0 u# p
(1)刷卡后立即把数据传输到主机上;
7 O m1 j, v: E4 E$ w! G- T$ C" K/ K0 v. u/ R
(2)便于查询并能生成报表;) d2 `+ @# L5 x) S3 U$ t
! b- {+ e" h# k缺点:8 d W9 D2 f) J2 V2 i/ ] l3 Q
9 ^6 W% S4 m- G+ T
(1)计算机要求24小时开机;
. L. t; r) Q/ X3 r. N2 O3 L0 c9 S
0 ]( j# r E& f(2)计算机或管理机万一有故障系统瘫痪;
1 t& Q& {7 K7 U* j$ K
2 z$ a) S- q* E(3)有问题影响面大。8 a& Z9 \$ k; R3 c4 ]. w- l1 G
$ w0 b3 \- w2 J0 n+ Q$ S. P不联网型门禁系统的优点:单台刷卡机就能工作,不用布线,操作简单方便。
8 w- \; K8 p! o8 Y. P- Z
. }, c3 ]% L6 R' T2 P3 d缺点:不便于查询。; p0 n. g$ k- D! H- g" g. Y
0 E' z, M0 V2 `, A' G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的课题选择了不联网型。因为此设计简单,提交作品方便,易操作。( }) o$ ?5 ~1 ?, v
# {7 T ?7 ~9 `, N7 m$ U% a+ g
2.CUP的选择
. C: ]* l. u5 B, Q" B3 g! g% c% e( H; y* A4 U
我们在这个课题的设计上采用了51单片机系统,之所以采用单片机系统是由于成本较低,功能完全可以满足,发展也比较成熟且完善。而DSP、ARM系统虽然科技含量高于51单片机系统,但是其价格昂贵并且发展尚未成熟。因此,根据我们学的知识和市面上的应用,经过比较我们选择了技术成熟、价格便宜、设计简单、使用方便的单片机平台。我们在达盛科技提供的E-PLAY-89S51X系列电子竞赛创新设计套件的基础上,自己设计了外围硬件电路、画原理图、制作PCB,然后焊接、编程调试、实现了设计需要的功能。
, n9 C% M w4 G2 u0 c7 |9 K/ N2 N3 T5 I+ J
3.关于射频卡的选择
4 b R6 C* N" {5 D+ Q/ {: w
0 h( L% W7 L* h7 w" b; @9 ^3 p' z. V目前市面上的卡有很多种类:条码、磁卡、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卡等,条码和磁卡,在超市和银行方面应用的比较多,接触式IC卡,以前在公共电话中用的比较多,但接触式IC卡,芯片外露易坏、易折,而非接触式IC卡既射频卡,它把芯片和线圈封装卡片内,不容易损坏、不怕恶劣的环境,现在社会上很流行,可靠性也高。根据卡的分析,我们选择目前流行最广,可靠性高,成本低的只读卡,即采用EM4000型的ID卡。" E4 }+ J1 f, [! [: J" z
3 U. P+ c) ^; W8 _2 o& @本文转载自http://zgzkw.blog.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