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防盗器系统概述
* V1 z2 R O" k- R& h% y4 b: N5 m( h5 S2 ?' T7 M# l, L
大众汽车防盗器采用的是西门子公司提供的防盗器(Immobilizer)系统。Immobilizer系统属于控制发动机启动授权的电子防盗器。到目前为止,已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第一代的固定码传输防盗器(Immobilizer I)、第二代的可变码传输防盗器 (Immobilizer II)、第三代的两级可变码传输防盗器 (Immobilizer III)、第四代的网络式防盗器 (Immobilizer IV)以及刚刚面世的第五代网络式防盗器 (Immobilizer V) 。% y$ `; L/ l ?- Y5 N+ F
z2 l9 d( s( h. x) O! Z
1. 第一代防盗器
D n8 i$ X; Q
9 E+ P, o k6 |0 ^/ x) z& E
一代防盗器采用固定码进行识别 8 Y1 g% R9 B2 [, ~" k4 q) R. R
这种防盗器的主要元件有防盗点火钥匙(内部带有脉冲转发器、辨认线圈)、防盗器控制单元、发动机控制单元。
$ U. A, x( C# i; ^$ m2 s4 }6 }* P, v% N1 C. P3 ]
3 S3 Y6 V2 c2 A/ g. A. U
第一代汽车防盗器的工作原理是:每个防盗器中的防盗点火钥匙除了拥有一般车钥匙的功能外,还有一个识别码,当钥匙插入点火开关时,钥匙中的脉冲发生器便会产生特有的脉冲信号,信号被辨认线圈感应后,产生该钥匙的识别码并传输到防盗控制单元,若输入的识别码在防盗控制单元中有登记,防盗控制单元便向发动机控制单元解锁,此时扭动钥匙发动机可以起动;若输入的识别码没有在防盗控制单元中登记,防盗控制单元便向发动机控制单元发出不能起动的命令,此时扭动钥匙发动机不能起动。
2 R' S$ t' O* ~. Q/ H, i9 O* Z1 _+ P1 e/ x
2. 第二代汽车防盗器
7 X5 M" B* D- l$ I' T. [) ~/ p' j2 r% }: k$ p
& ]! k& v9 Z: L4 s& K" T 这种防盗器的防盗控制单元随机产生一个变码,这个码是钥匙和防盗控制单元用于计算的基础。在钥匙和防盗控制单元内,有一套公式列表(密码术公式列表)和一个相同且不可改写的SKC(隐秘的钥匙代码),经钥匙和防盗控制单元分别计算后,钥匙将计算结果发送给防盗控制单元,防盗控制单元将收到的结果与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则钥匙确认完成,该钥匙合法,允许发动机起动,否则发动机将不能起动。' A+ x5 j. \6 J! I" }+ Z
2 C( A$ d/ K' Q% H% A Q" V) |# x! a
只有使用经过汽车上的防盗控制单元匹配认可的钥匙,发动机才能起动。匹配钥匙时,需要把全部钥匙同时与防盗控制单元匹配。如果需要重新配钥匙或者增配钥匙,也必须匹配全部钥匙。如果用户遗失了一把合法的钥匙,为了安全起见,必须把其它所有合法钥匙重新进行一次匹配,这样就可以使丢失的钥匙变为非法钥匙,不能再用来起动发动机。
) o4 s" s3 b% P1 ]$ W; ^0 `8 K+ ?7 O. h. `
3 n/ N* P- _; R7 V
二代防盗器采用可变码进行识别
' d% e$ ?0 k# o% {7 b0 m7 R, y0 U8 _1 P. l
3.第三代防盗器
8 u" ^/ Y, s8 V! M3 G
; i7 Q+ M6 _# u; F9 Z ^4 m, K; t- V8 B/ y. N
大众车系的奥迪、帕萨特、宝来、高尔夫、波罗等车型, 自2001年以后的大部分车辆已装备第三代防盗器, 防盗器通过打开/锁止发动机控制单元( 通过W线或CAN总线) , 可以有效防止汽车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靠自己本身的动力被开走。同前一代防盗器比较,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第三代防盗器中, 防盗器控制单元与组合仪表是集成在一起的,钥匙上压有W标记。0 P5 p, ?' ~, R1 m. Z* i
; g0 A6 L& N. p) ^- |% Z* G( [4 Q. V! T, I
如图9-3所示,第三代汽车防盗器的主要元件有点火开关上的读写线圈(天线)、点火钥匙(变码发射器)、组合仪表(内部包含防盗器控制单元)、发动机控制单元、仪表板上的故障警报灯。, B# L5 E# L( q. y0 i
: w0 V4 F; E& r( y5 G! O
. m/ l* I1 m2 T% D! }+ M
8 }. K: p" N1 |( g+ b 三代防盗器采用固定码与可变码双重识别
) F8 Z; Q# @6 @& e4 L- X2 f" u
6 a& l# D) a d# M
" K$ A3 K. U7 d: H) N, q 第三代防盗器与第二代防盗器相比,有如下特点:$ v! V+ C. R' c8 ~; |$ y, l
2 j; ~. Q! @# }; K& ~0 {. y) K$ H% ?! Z4 k# K
1) 发动机控制单元是防盗系统的一部分, 其不接受没有PIN 的自适应。在二代防盗系统中, 当发动机控制单元锁死后, 可通过自适应值清除, 即可解除锁止, 起动发动机。但在三代防盗系统中, 必须通过密码PIN 登录发动机控制单元后才能解除锁止。可见其安全性得到了提高。9 D% [! ?& ]( h7 o6 `
, T' n; A* e: Y W H/ W, c& f. z0 _1 V# C+ r# B
2) 钥匙自适应后被锁止, 不能再用于其他车辆。钥匙适配后, 通过防盗器在钥匙芯片中写入密码计算公式, 钥匙将不能再与其他车辆进行匹配。+ l) R: ^& E) U8 M3 L
1 x. j3 t& p: Y" `0 n
$ n* U/ ~! v4 z 3) 在发动机的防盗器控制单元之间的数据采用CAN总线进行传递。在二代防盗系统中, 其间数据的传递采用W 线。 A z5 N* U+ k& h5 T$ V+ D1 o
/ O( v8 c, Z. e. P5 y6 ]
, f9 @+ B2 P, ^ I2 ^
4) 钥匙上压有W标记, 表明该系统是第三代防盗系统。(在AUDI 车辆上没有没有此标记)
% R" _0 P& ~& k$ E
% x% v- A2 x/ G$ @: e; s7 i R3 K% w. ]: m, {7 H N
5) 在防盗控制单元和发动机控制单元中, 都有防盗器14位串号和17位车辆底盘编号( 车辆识别号) 。在二代防盗系统中, 发动机控制单元中没有该串号和车辆底盘编码。所以可通过读取发动机控制单元中是否具有这两个号码而界定该车防盗系统是否为第三代防盗系统。
! c; Q/ b2 x7 @3 X4 N' d" C+ x0 b8 T2 w' O8 Q
4. 第四代汽车防盗器
- V* o* s1 j0 E. d1 j1 b( [/ P F" }; W/ I7 l% ?
) }+ O! ^ }4 _* `* T4 C$ P
# K4 ?/ e4 ~. S N
: z! |! n- u \* t7 q# G( p# [9 `0 m' n) ]$ k. ^
' o5 i" ^; v% [. ?
9 r2 L0 ~& k0 i$ ~5 q4 N' \- I
防盗数据存放在FAZIT的第四代防盗器
' g9 z8 |1 r7 U- b C7 R( D; X+ K( x* d- c
从2008年起,大众汽车高端车型开始逐步的装配第四代发防盗器。第四防盗器不是一个单独的控制单元,而是一项功能 (防盗控制单元是舒适系统中的一个集成部分),包括:: A9 c2 h- R/ n3 o: R" s+ ` d
& {2 h: p& r& h( n1 S: l, l. k
$ Q, D( e2 G- P! U3 f1)位于德国大众集团总部的的FAZIT(车辆信息和核心识别工具)中央数据库,
# w$ \8 M& j9 H8 z p7 ^+ h1 K$ _' [& U; Y, v0 |4 H
! a& W$ T4 d0 z) Y) R* Z, F+ p* ^2)无钥匙进入/启动控制单元(集成了防盗器控制单元)$ x2 I5 N7 X. [* w: d$ ^
' n( x1 n+ a# B) E6 T
) ]5 M# h, Z7 r# r
3)发动机控制单元/ A+ t* N/ t ]6 d
$ e3 W) D7 c& p: C. }- E+ Z9 H/ _. r: C; L) M; B: D
4)转向柱锁控制单元$ _6 N1 Q) u- a9 G' }, ?
; g. V2 r# O- V! d$ r& I4 B9 F8 N) U# V
( M- x6 ?: m* h0 _
5)遥控钥匙/ v* z7 L: \! h) ]) r2 U
0 Y3 P4 ^4 @& K" }, M
8 |/ m& G1 _ d' {9 Y位于德国大众总部的中央数据库是第四代防盗器的核心部分,必须通过大众专用的测试仪VAS5051及后代产品,通过网络进入FAZIT获得车辆的防盗数据,否则无法完成防盗器的匹配。* i+ _" d( L- n. g, l
V8 ~- a' `2 Z4 K& n6 \3 O
3 e9 b3 j! c. v
第四代防盗器相比与第三代防盗器,有如下改进:% [1 [+ M1 J7 }8 |
8 Z- R w! `, Y* d6 `
g. u. G! p9 x! _2 v5 ^3 Y3 h7 b 1)第四代防盗器与发动机控制模块之间的数据通过动力CAN总线进行传输,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得到提高。) A6 _8 G' a8 M
2 Y/ f$ x, {# [* U% @
0 u7 v8 @2 `8 N" l/ R 2)大众不同品牌之间的防盗器数据传输协议并不相同。防盗器部件在大众不同品牌的某些车型之间可以互用,但一旦完成匹配,就不能在其他品牌的防盗器系统内使用。( ^! v0 s+ g' B' V8 f* o
% n, T, N2 a. b" q4 V+ A- L! W( B8 ]* o4 V2 j0 X; S0 s
3)由于每一辆车的防盗数据是储存在大众总部的FAZIT中央数据库,而不是存储在车辆上的防盗控制单元内;并且进FAZIT数据库只能通过大众专用的测试仪,所有钥匙供应/更换过程中的安全性得到提高。
: E% @ W3 {7 H' N% `+ q6 E C9 V- K9 y% |) t
- Y" X0 B8 t( m* ^; x
4)防盗器内的控制单元自动对准,无需手动输入安全PIN。: t8 l; d* {* k0 X
' U# j" u! D0 l, @. n) F3 R% M
4 g( d9 c4 o1 ~7 q4 p
% q6 U+ d& P* ?7 w
5. 第五代防盗器
' H$ H, @+ i+ V, [3 y0 G
# b+ u/ d5 |8 P' ]+ F" R7 d4 I7 d2 y
7 a/ z$ T; R- u; ^, H) ?5 `6 N& H 作为第四代防盗器的升级版,第五代防盗器在维修服务上与第四代基本保持一致。只是在使用诊断仪进行有关防盗器方面的工作程序得到极大的简化。防盗控制单元集成在舒适系统控制单元J393内,取消了车门外把手上的中央门锁按钮。车门的锁闭过程和解锁过程通过触摸车门外把手上的电容传感器激活。与第四代防盗器相比,第五代防盗器有如下特点:' F' e) h2 @: K+ e
8 q9 I/ ~; u- t# S
+ Y' ~3 |+ T8 I8 S3 z0 ]2 W 1)第五代防盗器内的部件,除了钥匙以外,可以在不同车辆之间互换。2 H( k3 a% g) B# L5 c
) {8 \( k& y s5 ^0 |
; k2 g; i8 \ n
2)刚刚订购的新钥匙在没有匹配前,插入点火开关,按下一键启动按钮也可以发动车辆。1 p" Z0 v# S$ `6 I' o, k
; Y- b% i% k, A% z0 O$ X; k4 E- {4 H# |
3)如果钥匙丢失,仍然可以可以通过诊断仪连接到中心数据库FAZIT,打开点火开关。
' P" i: D$ N2 K/ B
+ ^5 w7 j \1 Q/ {* q2 y
9 z: c3 v% P+ P A 4)没有使用过的新部件是可以在大众所有品牌适用车型内互用的,但如果完成了匹配,那只能在该品牌的车辆之间互用。比如,奥迪A8车型上的转向柱锁经过匹配后不能用于宾利欧陆车型上。
' g( ~; @/ S- V2 A$ B. b/ K
8 g, Q* H. U) M' u" L$ s6 t8 y 在第五代防盗器中,执行在线部件匹配时,中心数据库FAZIT会“等待”匹配是否成功的反馈信息,所以与第四代防盗器相比,匹配成功的可信度更高。" y& Z s8 G% ^0 k, e
1)舒适系统控制单元5 ^0 A5 P' b) O% `
; b) g. p. v4 o {. m" V8 c9 i! |7 i5 w" D+ Z6 Z& F9 h
2)转向柱控制单元) ^! K# b; S7 u2 z! f Y
( c6 o. M- f/ {: b3 L
, W( _3 j. W7 T* u9 Q6 Y& h 3)遥控钥匙2 }: }1 c$ J$ c& \$ B* _$ ]
a' W6 _* E5 a
9 I1 \/ m# z, b1 X. s) i% C 4)发动机控制单元
8 M6 B2 m- f: n
( g& ]- _+ b2 g
# c# P+ N/ B0 f. i8 E: k 5)变速箱控制单元( P2 h4 y4 n' N9 w& H5 w. e
# v$ C4 ~3 S* `
6 W$ n7 E" A% H2 T6 W! ~ 6)FAZIT中心数据库
) k" a' _: p7 u u% j
9 A! T/ E# H [ Y4 K5 S& F+ S' t3 S: r9 H* |# w
第五代防盗器的维修过程得到简化
8 w% P/ [! v, L9 z( V% r$ N7 h" X6 e4 l; W7 T( a% b
第三代防盗器-防盗器III) [% J2 R& K3 S4 k
( R" l2 J2 M: K. g3 D+ r7 \/ e* \! I8 O9 \! J# c: w2 O; ~
大众车系的奥迪、帕萨特、宝来、高尔夫、波罗, 自2001年以后的大部分车辆已装备第三代防盗器,即防盗器III。在防盗器III中,防盗器控制单元与组合仪表是集成在一起的,而且第三代防盗器的钥匙上压有“W”标记。/ m! @5 \0 n6 V1 d+ V( Y
4 |: z( t3 J, |# ^& o, k. S3 b* _7 L
0 [( l0 j4 E- Y* c 与防盗器II有所不同,防盗器III中,芯片钥匙与防盗器控制单元之间的识别编码是由一个固定码和一个可变码组成。该码每次起动都变化,这样可防止他人复制钥匙。此外,每个防盗器还有一套可变码的计算规则,该规则在使用寿命内保持不变。在适配车钥匙时,防盗器将计算规则写入钥匙的脉冲转发器,同时学习相应的脉冲转发器的固定码。固定码可识别各个不同的钥匙,因此丢失的钥匙可被锁止。每次打开点火开关时,防盗器读出线圈读取钥匙中的脉冲转发器固定码,紧接着又读取可变码并检查这把钥匙是否有资格来起动。, q. A1 p3 Y3 k2 y
) l9 D0 a% {4 f z1 w
# A* t( N J! D& r5 q
在使用已授权的钥匙时,警报灯短时亮(最长3秒钟),然后熄灭。当使用未经授权的钥匙或系统有故障时,如打开点火开关,警报灯就一直亮着。. u- S7 }. Z) e8 Q9 Y
5 H8 E3 o8 J' C' F, S+ P$ q, y/ C8 q
防盗器III的组成
( M* m1 u9 Y/ n! \
, O9 R8 s$ N; l' n$ H, E, ]+ ]6 [6 @
第三代汽车防盗系统的主要元件有点火开关上的读写线圈(天线)、芯片钥匙(送码器)、组合仪表(内部包含防盗器控制单元)、发动机控制单元、仪表板上的故障警报灯。# H. o7 V7 D# g6 ~) m& h+ m
- A$ d2 S% D8 F2 l6 L, ?
! n( s) S; D( R 防盗器III组成 1.点火开关上的读写线圈
$ W1 l% H) e; q9 Y, ^5 ?: S V) Z$ Z- Z7 ?+ N1 c4 ?
0 H4 d5 \, J. ~7 G: P9 h
打开点火开关,整合在点火开关上的天线周围会形成磁场,防盗系统控制单元通过调整读写线圈的电流来调整电磁场的负荷,并且向送码器传送数据、提出质询、并判断从送码器传回的固定码是否正确。如图9-7所示,送码器在读写线圈的电磁场中获取能量,送码器的时钟由载波频率获得。
0 r& C" _2 T3 u' H0 {1 k$ N% ?" z; r7 W4 a. ]9 ^! W
* ^( g- j7 J' z3 q7 u1 B
) d* ?% U7 P/ T4 i; i: }( P0 n' Y7 h+ ]- _9 G+ U6 N* f
; u! d" o" H5 C
读写线圈示意图 * l$ f! ]3 q9 n* s- i
9 y& s3 P+ q' w5 h 2.芯片钥匙" U9 e2 L$ [- I# Q5 u7 q
3 `# m3 Q9 b+ f9 f$ _$ p! n% M! s! Q; Z/ \6 ~6 V4 M1 u) j
车门钥匙和防盗器序列号组合在一起,当防盗器和发动机控制单元同时更换时,需更换车门钥匙; 如果丢失了钥匙, 新配的钥匙需要与防盗系统控制单元进行匹配, 即互相识别之后才能使用, 否则不能起动发动机未丢失的钥匙也要与新配的钥匙一同进行匹配,因为匹配过程开始后, 原来储存在防盗系统控制单元中的旧钥匙表被清除, 只有在新匹配过程中匹配的钥匙才是有效的, 丢失的钥匙将无法再起动发动机。
3 x1 S) l5 l$ `' p/ u) D
& _, y% b) K1 _2 v
2 [& |6 h7 _' e& B7 I4 ? 3.防盗器控制单元
" s7 ^6 h- W% ], s6 j/ x Z
, o/ M; E; {8 k8 \: ~/ m5 d* }3 C! U8 R N$ b+ q
第三代防盗系统中,防盗器控制单元与组合仪表一体,也就是说:该控制单元如损坏,必须更换组合仪表。更换了防盗控制单元,并匹配成功后,将会用原的防盗控制单元序列号代替新防盗控制单元序列号,因此密码不变且17位底盘号码不变。
& z8 T) w1 E5 [! z$ a3 j- ^- w. |
/ I; m, b' h6 [* A' @
. K3 U3 x+ O, S$ l- N1 A G 防盗器控制单元与组合仪表一体 + a9 N8 x0 L; F# E" I
5 Q9 _! C6 Q; d 4.发动机控制单元
) n3 `" B3 R1 Q, Q) f/ j& {6 }/ R2 m% h, T! L. m
: y }9 Z+ G* B; ]* Y5 p( z7 j) T9 y 如果更换发动机控制单元, 则防盗系统控制单元中已生效的钥匙不会被更改,继续有效, 即不用再进行钥匙的匹配, 但防盗系统控制单元必须记忆新的发动机控制单元的编码, 即需要进行两个控制单元之间的匹配, 也就是进行相互识。
: b& H+ P% Z, Y L' Z% f. a. k0 u7 ?1 \) s
1 T& l" \0 x2 r5 J- A
v, o( A( A- V4 T3 }6 N
" A% M) G& ?% y, C
/ k H; \; }' n: e- c: p3 h9 J5 u0 v# ?; w. j-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