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新型无线电发射器(钥匙) 自1999年9月起新一代的无线电发射器开始投入批量使用,与迄今使用的无线电发射器相比,其重要的基本功能依然保留,还是通过3个按钮进行功能操作。 主要变化如下: *带彩色BMW标志的新型外观; *新的按键布置,并且按钮更大; *使用可充电 电池以取代以前一次性电池,这样电池可通过点火开关上的环形天线充电; *钥匙壳防水、防尘、且密闭封装,不打开; *取消了功能指示灯(红色LED指示灯)。 钥匙各个按键的基本功能见图3。 1、1号按键的功能 (1)短时点动按下l号按钮: ◆ 中控锁关闭,进入保险死锁状态,在一定情况下,激活防盗报警装置(DWA)。 ◆ 如车辆已联锁时,车内照明灯打开。 ◆ 紧急报警模式(对于美规车型)重新退出工作状态。 (2)连续点动按下l号按钮: ◆ 车内防盗监控传感器和防盗报警系统(DWA)的倾斜报警传感器退出工作状态。 (3)按下1号按钮并保持不动: ◆ 中控锁、车窗玻璃和活动天窗关闭(“便捷关闭”)。该功能只在特定的国家使用,不是所有的国家规格都有。 2、2号按键功能 (1)短时按下2号键: ◆ 打开中控锁,打开车内灯,在一定情况下DWA退出工作状态。 (2)按下2号键并保持不动: ◆ 中控锁、车窗玻璃和活动天窗打开(“便捷开启功能”)。 3、3号键的使用功能 (1)短时按下3号键: ◆ 后行李厢盖打开 (2)按下3号键并保持不动: ◆ 紧急报警模式(对于美规车型)被激活; ◆ 关闭自动后行李厢盖; ◆ 关于个别功能可能与上面所述稍有区别,取决于各个国家的设置程序以及车辆的钥匙记忆功能进行设定。 六. 信号处理 信号处理由钥匙壳内印刷电路板上的微处理器进行,该微处理器的处理功能如下: a) 对按键操作进行分析; b) 产生新的密码; c) 迭加密码; d) 控制发射器的输出级; e) 监控无线电发射器的供电情况(可充电电池)。 发射输出级输出的信号通过一集成印刷电路板上的天线被反射。载波频率为433.92MHz(欧规)或315MHz(美规),按各国家许可而定。 密码在进行系统初始化时设置形成,被存储在无线电发射器的微处理器内,操作无线电发射器按键后,发出新的钥匙代码(交换码)。该代码根据特定的程序迭加,使自身和外部无线电发射器之间的接收模块可以区分。 注意:如果在车外按初始化设置次序进行按键操作,每个发射器都可能“丢失”密码。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必须对所有车辆所属的无线电发射器重新进行初始化设置。 七. 遥控钥匙的充电 新型无线电发射器中不再使用电池,而是使用可充电的钒锂可充电电池(AKKU)。新型无线电发射器提供已充足电的可充电电池(见图5)。 可充电电池自点火开关位置l(总线端K1、“R”)起可进行感应充电。充电通过点火开关的环形天线和集成无线电发射器中的螺旋天线进行。印刷电路板上有一控制充电过程的充电电子装置。可充电电池的使用寿命很长,需经常使用无线电发射器。如果不使用无线电发射器,约1年半后可充电电池就可达到放电终止,深度放电的可充电电池时间约为30h至最大电量。充电约30min后遥控器可操作约15次。 八. 电压监控: 达到放电终止电压后,遥控器无法再对中控锁进行遥控。“便捷关闭”和无线电发射器的初始化设置也不再能进行。 每次操作按键时,都会在无线电发射器中监控可充电电池的电压。如果连续三个信息码均为有关可充电电池的信息,则将该信息及与相应的无线电发射器密码存储在中央车身电子系统(ZKE)的基本模块(GM)中,以便于诊断。如果无线电发射器连续五个故障信息都不是有关可充电电池的信息,则删除故障记忆。 在E38和E39车型中,该信息在自动侦查系统中显示(check--control)故障信息。 九. 系统的初始化设置: 为使无线电发射器能与车辆进行通信,每个带接收模块的无线电发射器都必须进行初始化设置。每辆车可以对至多4个无线电发射器进行初始化设置及使用。因为每个无线电发射器都有自身的密码,所以如果有新的无线电发射器,则所有的无线电发射器都必须重新进行初始化设置。 初始化设置步骤: 1. 用车钥匙打开中控锁(ZV)。 2. 进入车内并关闭所有车门。 3. 用一把车钥匙打开点火开关并迅速旋至点火开关位置1,然后重新关闭(打开点火开关的时间必须低于5s,这样系统将处于初始化设置的准备状态)。 4. 在无线电钥匙上按2号键并保持不动。 5. 将按键1连续按下3次(10s之内),而2号键一直保持按下不动。 6. 然后松开2号键。 7. 中控锁(ZV)如果可以“联锁”与“解除联锁”的动作表明已完成无线电钥匙的初始化设置。 如果中控锁没有动作,则必须重新激活初始化设置。 第一个无线电钥匙完成初始化设置后还要继续对其它三个无线电钥匙进行初始化设置,当继续初始化设置时,必须对所有的无线电钥匙进行设置。在初始化时绝不能重新打开点火开关,否则将对所有钥匙进行重新配置。
2 Z7 n1 T) L0 b5 s' {4 k2 p( D,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