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城市开锁人不为人知的故事 
# q/ ^, k! V) d: s  ^9 Q; w0 ~( V9 }% M( q3 Z* {' N 
核心提示:他一生清贫,面对数万元酬劳却转身就走,至今守着一个配钥匙的小摊点……他们是都市开锁人,每天奔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靠着一双妙手解人于危难之间。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对富足的生活充满向往,却始终把德与利的较量挂在心间,小心翼翼地坚守着道德的防线。 
( r1 M. M- n* c 
$ d3 Y2 z. {* ^! \% Y" i. B他15年磨砺,练就一身开锁绝技,敢向业界大师叫板,却屡屡在防盗门前停下脚步;他一生清贫,面对数万元酬劳却转身就走,至今守着一个配钥匙的小摊点……他们是都市开锁人,每天奔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靠着一双妙手解人于危难之间。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对富足的生活充满向往,却始终把德与利的较量挂在心间,小心翼翼地坚守着道德的防线。与此同时,市面上的专业开锁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鱼龙混杂中,开锁技术的普及,已触及普通市民的安全红线。 
# L/ e5 U7 @/ M6 c0 r' _: x15年他开锁过万 
% m' N6 H/ p6 l1 ~8 z面对顾客的质疑,他说自己守的是“道”% G" t4 f6 k5 b1 A# ^) \" M* Z1 A3 X" ?# V 
33岁的董飞(化名)身材魁梧,面庞偏黑,站在记者面前给人以压力感。15岁跟着父亲学习配钥匙,18岁开始自学开锁技术。说起自己的从业经历,董飞说,一切都源于家庭因素的影响。 
$ p5 \6 a0 y8 G, ~据介绍,董飞的父亲患有残疾,年轻时就干不了重活,后来在亲戚的帮助下,在家乡的集镇上摆了个小摊,专门给人修锁、配钥匙。初中毕业后,董飞没能考上高中,因家中弟妹多,母亲又有病,父亲对他说:“家里需要人照顾,你也别出去打工了,一边给我当徒弟,一边种地,也能养家糊口。” 
' `% R9 g7 Y) x; ~% y+ `- w  A跟父亲学习了三年,董飞修锁、配钥匙的技术享誉方圆10多里。1996年夏天的一个下午,董飞正在街边看摊,一名男子突然跑了过来。原来,此人到饭店吃饭时将钥匙和钱包落在了汽车上。“只要你能把车门打开,我给你30元。”重赏之下,董飞拿着工具来到车前,准备试试看。 
. E* Z! o* h+ [7 M( m% Y0 u根据自己平时修锁的经验,董飞对车门锁的结构进行了简单的判断,然后用铁丝和螺丝刀作为工具忙活起来。没想到,只用几分钟时间他就成功打开了车门,而且锁芯完好无损。 
1 @' @' ?: @9 h0 l“当时配一把钥匙0.5元,开一次锁的收入是它的60倍。”为了一家人能过上好日子,董飞决定自学开锁技术。 
. _0 D0 c! P3 G随后,董飞通过亲朋好友买来各种开锁类书籍和锁具,自己在家研究。15年之后,董飞凭借精湛的开锁技术,在家乡的县城开了一家专业开锁店,并多次参加在河南等地举办的开锁比赛,与一些业界大师同台竞技,并取得优异成绩。$ {1 j7 D9 [) G4 M# x- Y/ M 
“做这一行一是凭手艺吃饭,二是凭良心树威信。”目前,董飞给人开一次锁收费大约在100元左右,但对方必须提供身份证明等信息。 
- d2 D6 o5 Z1 q% @6 S几天前,董飞接到一个要求开锁的电话,急急忙忙赶到一个小区,两个小伙子要求他打开一栋别墅的大门。6 ]! _: |8 P$ F2 D7 V, A% c: p 
“把你们的身份证给我看看。”董飞说道。 
* B( L& {. ~, t: o9 K$ Y& P5 j1 T* v% ^面对董飞的要求,两个小伙子推三阻四:“只要你能毫无痕迹地打开,我们给你1000元。”7 \5 c5 R6 \; y9 { 
看着小伙头上“五色斑斓”的头发,董飞转身离开了小区。+ q) C6 i  e- I4 Q/ T1 j' V* Z 
“开锁前我们必须核实对方的身份,比如身份证、询问邻居等。如果是钥匙丢在家里就好办了,我会问丢在家里的什么地方?锁开了以后还要拿房产证、户口本等证明你的户主身份,实在证明不了我会找辖区派出所帮忙。”董飞说,15年来经他手开过的锁上万,类似的事情他已多次遇到,仅今年以来他就拒绝了20起左右,有些人甚至开价高达万元。 
1 d* ^* D5 S: ]面对花花绿绿的票子不赚,很多人说他傻,但董飞总是套用黄宏小品中的一句话回应:“开锁不是什么大行业,德咱不敢讲,讲的就是个道。”) d; C/ B' C9 L 
4名弟子被他逐出师门  u- u3 W( w7 y7 q) N7 a; C 
为道义他自断手艺,一生坚守清贫+ {4 R2 S$ \) M9 [4 o/ W 
吴磊(化名)55岁,从事修锁、开锁行业30多年。见到记者后,老人打开嗓门说了一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什么东西都有两面性。” 
* B- R3 t' s* r9 v. O6 k! L看到记者有些迷茫,老人说,用锡纸和口香糖开锁你信吗?3 D3 S) j, C6 X; J1 i+ T6 S, k 
随即老人拿出这两样东西,在一把刚刚买来不久的防盗锁上试了起来。分别只用了一二十秒,防盗锁就应声而开。看着手里的东西,老人感叹道:“人老了,手里的活不行了!” 
: Y2 H2 P0 }3 ]2 H( ~) `! k吴师傅介绍,锁芯是靠上下弹子来控制开启闭合的。把钥匙模具贴紧一条锡纸,插入锁孔后,锡纸比较软,能抵住上下排弹子…… 
, W' w+ B) a# K5 e& P; ?; S“这只是技术开锁中的一种,年轻时我只需几秒钟。”看到记者惊讶的眼神,吴师傅说,其实电影、电视中的情节有时并非虚构,在技术高超的开锁人面前,所有的锁具都是摆设。: S1 N9 q, K+ _" ], K 
记者注意到,说这些话时,吴师傅语气低沉,眼中尽是落寞。“作为开锁人,德与利的较量时刻在心里,人要坚守住底线。”据介绍,老人一生共收了13个徒弟,个个深得他的真传,但现在他只承认9个,其余4个则被他逐出了师门。 
/ B9 J; ]1 B% a; P第一次清理门户发生在8年前,当时一个徒弟因为没有核实户主的信息,就帮别人打开了房门。后来,这位户主来配钥匙时向吴师傅提及此事。虽然此人正是所开房门的主人,但吴师傅二话没说,当即把徒弟叫到面前,与他断绝了师徒关系,“行有行规,必须无条件遵守,一次这样的失误都不允许犯。” 
8 [4 r/ ~8 z/ }最后一次清理门户发生在2年前,清理的人是他最钟爱的弟子,原因几乎相同。如今,这两位徒弟都转行做了其他生意。对于师傅的“绝情”,两位徒弟至今没有丝毫怨言。隔三差五的,他们会给师傅送来他爱喝的白酒,逢年过节拎来的依然是传统的“四色礼”,只是称呼由“师傅”变成了“吴叔”。, V* U, h  u( \6 I& z8 q- C 
对于这段经历,吴师傅和徒弟们都不愿过多提起。但他们清楚地记得,从第四名徒弟被逐出师门后,吴师傅就收山了,不再从事开锁行业,而专门给人配钥匙。$ R/ U1 I4 w, E& ]- I/ l% a' U1 C 
随着社会和市场的变化,如今吴师傅的生意越来越差,每年的收入只有一万多元。在此期间,有人曾高薪聘请他到开锁店工作,有人许诺数万元要拜他为师,但老人均不为所动,每天坐在一家商店的房檐下,守着自己的小摊。* a4 V1 U) J! R 
“公安联动”开锁广告泛滥 
+ y  c0 N1 ?0 k, N, X. j+ }记者调查,专业开锁店备案者甚少 
1 e) R& i) f5 ~: }( d上门开一次普通防盗门40元,高级一点的防盗门就得一两百元。这是目前开锁业公认的行情。 
* r  ]6 ?6 U9 P/ s, B: [8 ?, [7 ]行业暴利下,专业开锁店纷纷在阜城及周边县城涌现。记者在一些街道、生活住宅小区看到,不管是大店面、小店面,还是一些流动的开锁、修锁摊点,普遍挂了一块“110指定开锁”字样的招牌,只有极少数几家没有把自己与“110”挂钩。; n1 M1 O) r; [+ Q 
110真的有这么多开锁业的“朋友”吗?带着这样的疑问,12月4日下午,记者拨打了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电话。值班民警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开锁店很多,但在他们那里备案的只有两家公司。! P$ M# q* s$ Z6 {' Z* t; @1 s 
同时,记者从界首市公安局了解到,近日他们接到群众反映,一些小区内张贴了很多开锁广告,上面显示有“公安备案、联动开锁”等内容。 
( E9 |. V1 G0 H& u" H界首市公安局调查核实的结果是:目前当地还没有开展开锁业公安备案的具体业务,上级部门也没有下发有关开锁业公安备案的具体可操作性的措施,因此,当地并没有开锁公司到公安机关备案。3 n. R# s1 j/ k) o- B 
暴利面前,开锁公司不惜打出“110”的招牌,开锁技术的普及已触及普通市民的安全红线。由此看来,德与利的较量,可能已在某些开锁人心中发生了偏转。吴磊老人说,他期待着开锁业“行规”的净化与回归。或许这样,他才能对得起被逐出师门的4个徒弟。  
; d/ }! f8 z( N; f& ] 
) J" D" C' ~/ s! ^3 [, k* o% G9 W  y) r*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