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与窃贼 制锁与开锁 % k8 l# @) w/ i7 M3 `
锁几乎与私有制同时诞生。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国仰韶文化遗址中,就留存有装在木结构框架建筑上的木锁。东汉时,中国铁制三簧锁的技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三簧锁前后沿用了1000多年。
0 K* g( F- q0 v( {( R( A; x& q 18世纪初由英国人 D. 波特发明凸轮转片锁。其钥匙编号由三簧锁的20多种发展到80多种。19世纪中叶 ,欧洲制造商在凸轮转片锁和三簧锁的基础上改制成滑动转片锁,其钥匙编号可达1600种 。 3 C7 N) c/ C3 Z+ Q0 T+ P* X
1848年 ,美国人 L.耶尔发明采用圆柱形销栓的弹子锁,该锁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锁。现代弹子锁的结构又有新的发展,出现双向、三向、四向弹子结构,以及平面、双面、多面、双排双面、多排多面弹子结构和组合弹子结构,从而大大提高锁的保密性能,使锁的编号由原有的2500种通过“向”、“面”的变化达到百万种。 ; b, f- Y( i7 [9 ~! r6 \" J
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磁控锁、声控锁、超声波锁、红外线锁、电磁波锁、电子卡片锁、八佰指纹锁、视网膜锁、遥控锁等。这些锁具有机械结构所无法比拟的高保密性能。现代锁还可在特定的系统中、按设定的逻辑关系实现系统的程序控制。 ' ?, m$ Z; o- E; p2 Y, d
锁与开锁的较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人们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在几十年的斗争中,作为"盾"的锁,在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没有占过上风。制锁人与开锁匠的较量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种智慧的斗争已持续了几十年。 "较量"从五十年代就开始了,当时把门的"铁将军"是挂锁,开锁匠只需出动一根小钢丝,便轻松得手,不过那时也并没有多少人会来动这门的心思,毕竟当年民风淳朴,确实很多村庄有夜不闭户的情况,现在山西等地的村子里面还有不少围墙只有半米多高,院门只是栅栏并无加锁的。 % Q- z. E& C7 l( |- o
* H3 P7 L3 [( [4 R! ] 到了七十年代,暗锁开始嵌入到千家万户的门上。但很快的,开锁匠又发明了一种小钩子,这种小钩子一伸进锁孔,轻轻搅动两下,锁就打开了。这种"技术"很快就被众多人掌握,连寻常百姓自己用身份证很随便就可以打开自己的门。 制锁人不得不想方设法来"降妖伏魔"。八九十年代,十字锁出现,防盗门也应运而生,所有人都以为可以"关门大吉"了,但没想到开锁匠也已经"更上一层楼"了。他们的开锁工具多达几百上千种,专用的乙炔瓶仅巴掌大小,各种形状的钩子应有尽有,更为神奇的是,有人用口香糖就可以开锁。
* a, s. [2 E$ ?- [# ` 随着眼点"较量"在不断地升级,有的锁厂在锁芯里加入稀有金属,专门对付口香糖和万能钥匙;另外还装上异形弹子,防备钢丝钩的开启,钥匙上采用一字槽形,用电脑输入密码,以备有人复制,但很快就听到了传言:开锁匠们又在施展"魔法"了。 0 @' f- z4 y3 { n2 x; U; v8 n
如今,有些生产锁的厂家在自身锁的防盗性能上,没有任何进展,为了商业目的,只有在锁的外观上大做文章,改变钥匙形状,故弄玄虚,蒙敝消费者,这些锁的防盗性能上甚至还不如最古老、简单的挂锁。 从锁的发展历史上看,要想能防止万能钥匙的开启,锁的制造工艺就会特别复杂,制造成本会十数倍的增加,同时,其防暴力破坏的性能也会大大降低,锁具制造行业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扰。 4 G' ~0 m, q2 K7 J. j! J2 A
至今,选择什么样的锁才能真正安全是广大消费者最为关心的事。, u5 x7 O' W7 T5 Q$ l0 b9 r
以上是摘自百度的关于锁与开锁的一些文字。在这里本人想谈下自己的一些管见:
4 w! I, K. f: S0 @% V 锁,特别是民用锁,其实真正的意义在于老百姓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与窃贼进行的一场较量。注意是防窃贼的,与暴徒的强取无关。关于这点我就经常给我的锁匠朋友们讲:什么是最好的防盗手段?就是一个“孝”字。就是让老人父母看家。一个想占有你财物的罪犯你就是装上外星人做的锁人家也会把你的门给弄坏,也可以把你的墙捅个窟窿。到时候你连个囫囵门或囫囵房子都保不住。作为锁具制造业其实自己的真正身份就应该是服务于这个环节的服务者。作为为百姓解困的开锁者是处于这个环节的相当矛盾的群体。) [8 [4 _; i+ Z% e/ B4 F
老百姓在选择锁具的时候有两个极端反应倾向:要么购买很低廉的产品,要么关注价位较高所谓防盗性能“很好”的产品。其实个人认为这是个误区。选择很廉价的产品当然是错误的。那么选择所谓防盗性“很好”的锁具是不是正确的呢?个人认为这也是个错误的决定。很多锁具制造者其衡量其产品的标准是以锁匠能否快速技术开启来作为标准。但矛盾在于窃贼衡量作案成功的标准是盗窃是否成功,这个标准与老百姓的门是否损坏房子是否长个窟窿根本无关。相反的,锁能制人亦能自制。当客户受困的时候,比如屋里有燃气泄露暴力手段将会引起爆炸伤人,主人在屋内因病不能支配行动但延误时间又危急生命等等很多不胜枚举的情况,这时的危难与窃贼无关,但却因为锁匠没有办法破解从而导致锁具困住百姓自己,锁匠,从而给自己的生命甚至社会安全带来损害。# X' }8 t2 ~* n5 w$ y
摘自百度的最后一段文字“如今,有些生产锁的厂家在自身锁的防盗性能上,没有任何进展,为了商业目的,只有在锁的外观上大做文章,改变钥匙形状,故弄玄虚,蒙敝消费者,这些锁的防盗性能上甚至还不如最古老、简单的挂锁。 从锁的发展历史上看,要想能防止万能钥匙的开启,锁的制造工艺就会特别复杂,制造成本会十数倍的增加,同时,其防暴力破坏的性能也会大大降低,锁具制造行业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扰。 ”其实就是现在我们国内锁具应用水品的真实水平。 h: S8 ~! k W8 Q, Y% }
关于怎样面对防窃贼同时又可以尽量避免百姓自己为锁所困的问题是一个阻碍锁具制造研究,开锁技术研究的大难题。这个难题自从锁具诞生一直到现在永远困扰着人们。其原因很简单:老百姓是人不是神仙,同样的锁具设计者开锁研究者以及他们所要共同制约的对象——窃贼。都是人,都有着不相上下的智力水品。针对锁具产品设计其实质就是在制造一个可控的障碍从几何理论上讲其实就是一个闭合空间,在相同的模式下一个可控的闭合空间必然小于其外部空间因为空间是一个无穷大的概念。从理论意义上讲制锁先进在先,锁具破解紧随其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瓶颈。在这里姑且称为“A效应”
7 ~; J6 K3 X7 Y 那么老百姓的安全是不是真的无法保证了呢?关于这点正是本篇文章所要表述的个人观点,希望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也希望对有缘看到本篇文章的锁具制造者、开锁者起到一定的帮助。
) r4 c# m. _( _( _ 解开上述瓶颈的解药是什么呢?那就是与物质理论无关的社会道德,正义氛围与社会秩序管理。
7 m' q. [% \$ p. C5 @ 百姓,制锁者,开锁者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都是人,都有着大概相同的智力水平,都有着相同的制造业水平这点是不错的。但他们的不同点在于老百姓,制锁者,开锁者是处于社会道德的正义面,属于社会管理者支持的群体,所以他们可以存在社会管理者允许的社会交流所以其研究水平的发展速度会因为这个协同效应而先进于相对处于对立面的窃贼。5 X/ ^; t" p- a- j
不可否认。有许多开锁技术源于盗窃技术,很多开锁技术也在一段时间后不可避免的沦为了窃贼作案的手段。关于这点实际上依赖于社会管理阶层的操控方法。比如管理开锁者的规章制度时要严格执行开锁作业时的回避制度,包括公安人员的回避。比如严格管理开锁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审核与培训。总的原则就是加剧窃贼群体之间的技术交流性,使他们的协同效应尽量缩小,使制锁者与开锁者技术研发的协同效应尽量做到最大化,这个源于道德与社会管理的可控效应这里姑且称为“B效应”这样就可以用B效应去抵消A效应的不足。
1 t/ J6 _) e" ^6 }. ]5 K, g$ w 注意,下面的文字对锁具制造业与开锁服务者可能会有直接帮助。
$ P8 o! R- p- t, B6 G" p1 @ ~ 一个锁具的从研发到应用到淘汰大概会经历这么4个过程。
2 z( V2 r& N5 v' ?. G 1,一种好的锁具被研发出来属于新产品时无人破解开启技术,这时产品的销量会有一段从刚开始的无人认可到迅速销量暴涨的热门期。但是,随着产品进入消费者群体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开锁技术滞后效应从而给百姓生活带来不便,所以会紧接着进入低潮销售阶段。9 c! o F7 k& P, I0 q% k& U
2,当这种产品因为在社会上存在一定的数量值得去研究时,开锁技术诞生了之后,(这个技术的诞生是窃贼也好,开锁者也好。都是一样的)。如果属于个别窃贼研发的技术,因为他们处于交流的闭塞面,所以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短时间内不会很大。但作案暴露后反而会转化为开锁技术。如果属于锁匠研发则直接运用于社会服务,这样就解决了锁具设计者的社会服务难题。在这个阶段产品销售会进入一个恒定的正常销售期。
8 u: Z- K4 P( ]: M# c9 b" [ 3,开锁技术被开锁者广泛掌握,进而因为社会管理不可避免的漏洞被盗贼群体逐步掌握,普及化。这时产品销售处于鼎盛期。之后就会缓慢或迅速的进入衰老期,现在的AB 锁就处于这个阶段。这时也会出现开锁从业者泛滥拼价斗狠的恶劣竞争场面。 D* w; B+ x, v- Z5 o/ k. A
4,开锁技术完全普及百姓化。就好像身份证开锁,猫眼开锁。或者这种锁具因为开锁技术的广泛普及引起盗窃案件频频发生其使用得到广泛性的社会否认。到这个阶段这款锁具的销售寿命就接近终止或者沦为低档锁具的地位。这个阶段的锁具对于百姓就是一个徒有虚名的“锁”,对于锁具制造者来说就是一个为产品销售所困的鸡肋产品。对于开锁者来说不可避免的就是一个无聊服务,当电话打来时你辛辛苦苦去了,但也许走到半道人家就会打电话告诉你不用来了,门口那个卖冰棒的师傅给鼓捣开了,还没要钱。
/ b7 B2 S' O( | J d 综上所述: 锁具研究者以开锁者的前沿技术来衡量其产品的防盗性能这个没错。错就错在很多锁具制造者广泛性的与开锁师傅为对立面,殊不知。根据锁具这种特殊商品的销售鼎盛与否强烈依赖于开锁技术的是否成熟。相反,一个锁具设计生产后,要想在合理的时间进入销售的长久鼎盛期,强烈依赖在制锁与开锁技术匹配机缘上的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很微妙的一个“度”---------破解速度太快这款锁具很快就会跨过鼎盛期直接升华至3,4期迅速消亡,破解的速度太慢,则这款锁具也会成为长久的鸡肋产品,“产品很牛,但就是销量上不去,百姓不认可”那么企业也会成为不死不活的企业,研发新产品没力量,老产品又打不开销售渠道,就现在纵观国内这样的锁具制造厂家有很多,错就错在企业老总你自己的观念不行。而掌握住这个微妙的度就会在合理的时间1,2期连贯的比较长久的存在,至于跨入3期这款锁具所能保持多长的鼎盛期则强烈依赖于社会管理者的行政行为是否有效和开锁技术破解开启时间掌握所能达到的水平是否是既能解百姓之困又不利于窃贼作案使用,而变成非常泛滥的盗窃技术。; ?& W5 P+ S7 P3 W( K6 e* g0 O! f4 i
作为开锁从业者应该把握住自己的技术在开锁技术水平中的地位。一个称职的锁匠师傅要想获得与自己职业相匹配的社会回报,从技术上建议师傅们站在开锁层次的第二个台阶,这样你自己能够破解的锁具属于低端锁匠和窃贼锁不能破解的,你就有理由换这款锁具。好处有两点:1你销售或给客户安装这款锁具可以赚取锁具的销售利润。并且因为技术还没有沦为盗窃技术,所以对于百姓属于安全性能放心的产品。2,当客户需要服务时,低端锁匠去为客户服务如果采用和强盗一样的手法,他的社会地位就会迅速打折扣。而你在百姓心目中的口碑与你自己的经济收益三样齐收,想不赢个盆满锅冒都挡不住。
* G: S% B$ z6 @6 h) ^ 在百姓,制锁 ,开锁和盗贼者个关系链中,开锁者处于这个服务环节的最微妙也最矛盾的夹缝中,在上述4个环节中的社会管理者施政无论多健全,因为社会是一个很复杂的大系统,3阶段的后期和4阶段也必然会到来的,并且盗贼也许会良心发现从业为道德自我约束很好的锁匠师傅,反之一些开锁队伍中的害群之马也可能沦为盗贼。这个进程的到来仅仅是一个时间长短的问题。
# g) O$ K0 \) N! o2 I% {+ {+ I 所以,作为百姓安全的保护门神,锁具制造者的研发也永远不会停止。所以,生活中注定永远是高中低档锁具百花齐放。所以永远会有正规开锁的和游击队。但开锁业也永远会是一个看不见的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技术进步的竞争。谁站在合理的2层端面谁就是合格的正式锁匠师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