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 发帖数1215
  • 粉丝12

此人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 忠诚用户奖

    对锁艺人有历史贡献,不可磨灭!
  • 灌水天才奖

    积极回帖,支持朋友,给足了大家人气和面子,您值得拥有!
  • 新人进步奖

    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前途无量,优秀新会员可以申请!

锁的发展史

[复制链接]
西青开锁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8-5 06:41:03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自: 中国–天津–天津 联通
锁几乎与私有制同时诞生。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国仰韶文化遗址中,就留存有装在木结构框架建筑上的木锁。东汉时,中国铁制三簧锁的技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三簧锁前后沿用了1000多年。
4 P1 b5 y) |) L) H" t) y0 t
0 {! z5 B9 D( I2 ^, C* R- I7 X3 d$ c9 h    18世纪初由英国人 D. 波特发明凸轮转片锁。其钥匙编号由三簧锁的20多种发展到80多种。19世纪中叶,欧洲制造商在凸轮转片锁和三簧锁的基础上改制成滑动转片锁,其钥匙编号可达1600种。! k0 j3 X* K7 |; V
/ K& k: E; g, ?4 @# H3 \
   1848年 ,美国人 L.耶尔发明采用圆柱形销栓的弹子锁,该锁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锁。现代弹子锁的结构又有新的发展,出现双向、三向、四向弹子结构,以及平面、双面、多面、双排双面、多排多面弹子结构和组合弹子结构,从而大大提高锁的保密性能,使锁的编号由原有的2500种通过“向”、“面”的变化达到百万种。9 R; I  w6 L( i& ~
, M" f: c$ ^3 P/ t$ U, _' J$ E2 H
    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磁控锁、声控锁、超声波锁、红外线锁、电磁波锁、电子卡片锁、八佰指纹锁、视网膜锁、遥控锁等。这些锁具有机械结构所无法比拟的高保密性能。现代锁还可在特定的系统中、按设定的逻辑关系实现系统的程序控制。现代锁可按材质、用途、有无钥匙、安全性能和结构进行分类。
; w: q) l2 R5 r: b8 J. \" }& w/ {0 a6 M  ]9 ~0 m; W0 u

- T  v, E- T& T) G# H: G8 H" a
, Q' x# d* x' ^( w锁的历史$ [( j2 c  [# m. N& a' }- {. ?

& L% b! a4 j! c" }7 `) x$ L: ?: s, x+ |# T4 M: V- [4 N) ~

2 \9 Q4 }% {9 a   
% b1 s4 ]$ `( ]# d# Y: q2 N& i. e& b9 v9 A! D; ~; {+ h1 I! b  C
    《辞源》曰:“锁,古谓之键,今谓之锁。”《辞海》解释为:“必须用钥匙方能开脱的封缄器”。另外(,锁还有一层意思:“一种用铁环钩连而成的刑具”,引申为拘系束缚。比如宋代县令判人有罪会说:“来啊,锁上。”用的就是一种木质枷锁,下为两块可以卡住的木板,上为一种铁环链。)
4 X- A9 ^% w6 f; Y, w: e' {; [- n$ ]& l# P
   
4 w( e; ~3 z( f9 G- k
3 T& R0 H9 s  m' t* s5 Y    最早的锁,是主人为防他人开启而设的简单的机关,应用于门上最简单的锁就是门闩了。我国古代有石锁,并无钥匙,是以绳索或铁链束缚。商周时期,生产资料私有制进一步发展,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十分突出,与此同时,冶炼技术成熟并立即被应用于制锁行业,于是,出现了用钥匙才能开启的铜锁,铁锁,以钥匙的不同而匹配不同的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锁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现代机械锁具已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锁芯里加入了长短不一的弹子,要外形用相应齿形的钥匙来打开。以后,又发展到了密码锁、磁性锁、电子锁、激光锁、声控锁等等。在传统钥匙的基础上,加了一组或多组密码,不同声音,不同磁场,不同声波,不同光束光波,不同图像。如指纹、眼底视网膜等)来控制锁的开启。7 z* v2 p' A% X7 Q$ |
8 w, ^: z, l; r" T0 s
+ j/ U& |) b, N) G  u

+ p/ E7 k6 m- z* ]5 Q; B2 K. Y0 D   
) S+ `' C# V% U9 F+ e
' L0 a* n9 |9 O# G" Z/ I( A& u( B: {    现如今,锁具已形成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而且正在不断地改进和更新换代,不断地向世界展示着它的神奇。总而言之,锁具在人类文明社会里发挥着“拘系束缚”的功能,规范着社会行为,捍卫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着社会的稳定。
2 `0 L' |. r, }! P1 p7 c4 b
3 j! `3 e4 ~9 ]9 {   
0 k; I- @' Q; P1 T. N2 m) f. }2 a& Z' h# `
    在欧洲,19世纪后半期,锁得以普及,进入民宅。此前,锁的价格昂贵,一直与普通百姓无缘,而是财富与权势的象征。在日本,过去一提起锁来,人们想到的也是土仓的锁头,也是有钱人的专用品。
" |! \# `. ~2 J+ G
' s; X+ a+ [( d . T; d" K; H& ^' g$ R! U  |
锁的忧虑
$ @+ t' r3 D3 x
, o/ f' z& E7 l. T) c4 k% O- g- ?5 O- ~( j" V3 k/ O
   ( V# p) N7 a7 n! Z1 Y1 c* @

1 c- V3 }7 `, m, z$ t/ m: n    根据《辞海》的定义,“用钥匙才能开启的封缄器称为锁”,换言之,如果不用钥匙就可开脱的就不能称之为锁,至少不能称为名副其实的锁。, S) _  i% P: f' r5 X

8 J0 z+ ?- [9 X2 `! _0 X! H   
. Q$ O5 E1 c$ m' z) l6 G9 I1 R0 w+ i
    现代锁具发展了一百多年,人们对它的结构、机理也研究得很透彻,因此,不用钥匙就能打开的方法和工具也层出不穷。现代人类文明社会里,由于社会中各种矛盾冲突十分剧烈,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文化修养水平等差异,群众中良莠不齐,善良的人们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非礼不为”,虽无钥匙亦不会乱闯。然而,那些毫无道德观念的盗贼却想方设法利用高科技手段撬门开锁,使广大居民防不胜防。
! E) L) L8 ]$ X' q4 v" S+ g0 C- J$ O& _7 P' t; U
   
( g4 E3 C, h% T
! B" e% Y% P0 G  L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传统锁具都存在致命的弱点:; N9 r$ f" i. j; h
# [5 b1 L( m4 s/ ?
    第一、锁芯采用常见的铜、铝、锌等材料,抵抗不了强力破坏;
+ P4 h, ?, i, y' Y3 u% I7 }7 B5 a: m9 U+ i2 p; c+ {  |' q
    第二、锁具制作工艺,技术落后,无法阻止技术手段的开启。9 I) G4 n( s! I6 U  |

( m% q( J# M, @& @! \    目前,市场上很多国内外的锁具,实际上都不具备真正的防盗功能。在惯偷面前,两根钢丝或几件简单的工具就可以把这些锁打开,有的惯偷甚至公开扬言:“没有我打不开的锁。”其实,不是他们多高明,而是一般锁具技术原理太过简单。面对这一残酷的现状,新时代提出了锁具必须革命的迫切的要求。
8 \& |/ {0 {, v! Y* f4 S/ ^6 V0 f9 ^$ h: U
6 p9 x( r6 o) l' H1 Q3 g7 K. R& s
制锁与开锁—— “矛”与“盾”的较量难解难分
" {$ y$ n' {2 A* J) g1 O    锁与开锁的较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人们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在几十年的斗争中,作为"盾"的锁,在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没有占过上风。制锁人与开锁匠的较量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种智慧的斗争已持续了几十年。 "较量"从五十年代就开始了,当时把门的"铁将军"是挂锁,开锁匠只需出动一根小钢丝,便轻松得手,不过那时也并没有多少人会来动这门的心思,毕竟当年民风淳朴,确实很多村庄有夜不闭户的情况,现在山西等地的村子里面还有不少围墙只有半米多高,院门只是栅栏并无加锁的。
; t/ _* m* Z  }' j) _+ b4 ]
! v: V/ p, {3 d& {  j; E+ ?  `: W5 N& J) m3 G% Z2 Z" s4 F* T

% n6 X  T( G3 w: |5 T. C   8 {+ ~9 f* s7 E4 D

' l3 G0 L. L  G7 f2 L* P , w  g: C0 w5 Q2 G" a

/ r, G' N( F7 t9 G% u    到了七十年代,暗锁开始嵌入到千家万户的门上。但很快的,开锁匠又发明了一种小钩子,这种小钩子一伸进锁孔,轻轻搅动两下,锁就打开了。这种"技术"很快就被众多人掌握,连寻常百姓自己用身份证很随便就可以打开自己的门。制锁人不得不想方设法来"降妖伏魔"。八九十年代,十字锁出现,防盗门也应运而生,所有人都以为可以"关门大吉"了,但没想到开锁匠也已经"更上一层楼"了。他们的开锁工具多达几百上千种,专用的乙炔瓶仅巴掌大小,各种形状的钩子应有尽有,更为神奇的是,有人用口香糖就可以开锁。" h* S3 v& ^# K: j& b

) Y; |" h5 R! A8 E5 J( N7 m' q& F   
) z; A( o3 [# |; |! s3 w7 A$ P2 E! w' E1 L/ H% B  m
    随着眼点"较量"在不断地升级,有的锁厂在锁芯里加入稀有金属,专门对付口香糖和万能钥匙;另外还装上异形弹子,防备钢丝钩的开启,钥匙上采用一字槽形,用电脑输入密码,以备有人复制,但很快就听到了传言:开锁匠们又在施展"魔法"了。2 |2 g( h, k2 U
* {4 l+ l- _# w% D9 A* E6 R* Y
   6 w2 E; ]6 _* N" ^0 L, }4 i
, r! s2 `, j3 A0 }& ~
    如今,有些生产锁的厂家在自身锁的防盗性能上,没有任何进展,为了商业目的,只有在锁的外观上大做文章,改变钥匙形状,故弄玄虚,蒙敝消费者,这些锁的防盗性能上甚至还不如最古老、简单的挂锁。从锁的发展历史上看,要想能防止万能钥匙的开启,锁的制造工艺就会特别复杂,制造成本会十数倍的增加,同时,其防暴力破坏的性能也会大大降低,锁具制造行业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扰。: p: h1 y8 ?% z4 A$ R
% w1 s7 g6 r+ k+ ~+ |1 A8 y9 D
   
1 J2 q. K! o+ t. B2 ?% N4 c7 P: f6 j, o
    至今,选择什么样的锁才能真正安全是广大消费者最为关心的事。5 r' M+ M* Z2 w4 x

& V2 |- _$ c. p+ g# N- ~/ A 9 a; }3 T+ C5 u4 u/ W
中国锁具历史3 A1 g, \4 s2 C7 J: Y* r

* G0 @0 r, o" y# \, n1 q+ {& a8 i
- N$ B4 r5 W! i7 w' I5 O' o, h   
9 W1 N8 Q* F2 _7 v# g0 f  ?# ~4 S& q, g; d
    中国锁具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锁具发展至今有五千年历史。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之“骨错”、“石错”就是锁钥雏形。“觿”,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就是古代钥匙的雏形。所以“觿”属我国最古老的锁具之一。4 B2 t- ]; ^7 [  l) r& T' v7 x

- Z5 f: l+ K- ?1 V) s   % x" y: K1 m7 }6 ~9 K% I" f

2 O8 d$ ~7 ?9 T# s+ H  s     古锁初称牡、闭、钥、链、钤。早期为竹、木结构,起源于门闩。春秋战国至鲁班于木锁内设堂奥机关,至东汉制金属簧片结构锁(又称沟槽锁)。入唐时锁之多为金、银、铜、铁、木。明代遂成为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实际上还有一类密码锁,只是不太常见罢了。历经清代、民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古锁工艺精致奥妙、文化内涵丰富。雕花刻字如:状元及第、长命富贵、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尤以鱼形锁为例,在《芝田录》中道:“门锁必为鱼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鱼亦作年年有余之吉利。古锁也寓意财富,故有“驴驮钥匙马背锁”之说。后衍生至爱情永恒,家族永续,身体永康,似乎一切良愿尽寓其中。
2 I" j8 h. `! c, \; G- f$ W5 [* r

; d9 f5 i: E$ P7 m9 u6 H. B$ M8 X& g6 m3 R9 g2 _+ y) G
   0 n- `# u) v( O7 {, U

8 M. V+ @1 U" a# s8 C$ n3 G5 ?3 [    据资料记载,最早的用木制成的锁,其不堪一击只能作为象征性的锁。我国的金属锁最早出现在汉代,是簧片结构锁。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以铜质和铁质为主。上世纪5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透过泛着沧桑的古锁,领略着中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t/ M" q: H0 `

2 I9 f  j( ]. }7 {- T   
( h, s+ ]( d* e/ k* s2 Y* Q; t  r/ W* a/ u1 E6 r: S
    锁的具体名称,有一开锁、二开锁、三巴掌锁、三道箍虾尾锁、四开锁、五开锁、龙凤锁、双元锁、迷宫锁(定向锁)、底开锁、转冲锁、倒拉锁、暗门锁、无钥锁、方锁、炮仗锁、马缰绳锁、牛角锁、牛尾锁、举梁锁、文字密码锁、数字密码锁等等。) ?* \9 H! J- }3 p) Y
# Q! R9 `0 j! e  F
' ~! G2 f) c5 ~1 P* e

5 J  q7 f# a/ c. X( K' w   , ], o( `  M0 B* G! k

/ ?  ?1 {% W$ v4 F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古锁,虽长短不一,大小不等,外形大同小异,其奥妙之外,在于钥匙孔的开槽上,可谓五花八门,稀奇古怪。钥匙孔的形状,分别为“一”、“上”、“工”、 “古、” “尚、”“吉”、“喜”、“寿”等字。这些钥匙孔,还是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反映哩!黎庶百姓只能用“一”字孔锁,士大夫用“士”、“吉”字孔锁,寿诞喜庆,用“寿”、“喜”字孔锁,将相帝王则另有区别,不得僭越乱来,否则视为违反王法。9 l- \; `, k  c, b7 _9 p

5 D' Z1 B# _& f- K3 A" z4 k9 B' q. e0 c( y' V5 j

2 v5 D3 f5 ^; d3 q$ c% l! o   ! ~* t5 G) c( d7 o2 ]

6 `. X: x! ~! m6 [' G* z1 U    按材质分,有木锁、金锁、银锁、铜锁、铁锁、景泰蓝锁等;按形式分,有圆形锁、方形锁、枕头锁、文字锁、人物锁、动物锁、密码锁、暗门锁、倒拉锁、炮筒锁等;按用途分,有挂锁、门锁、箱锁、橱锁、盒锁、抽屉锁、仓库锁等;从工艺上制模铸造等。
" v7 ]9 o' K3 [8 S% g! A
% [" K* x# t; ~' M$ {! A   4 K. _0 V8 r1 Z* o  b+ f7 k

* C" Z4 g; z! T/ w$ `& X    自明代以来,锁具分为四大类: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防盗锁。/ ^3 Y) ~5 f9 p' K- w0 s3 c
. n( f3 }/ r9 R8 W/ F9 {
   
" H% a8 Y( M. R: `4 T/ T# z2 ^" K; j8 M3 W( Z! [1 i: j9 F
    所谓“广锁”,就是横式锁的意思。此类锁具盛产于浙江绍兴,又有“绍锁”之称。民间称之为“横开锁”、“枕头锁”等。广锁自唐代以来,广泛用于门、箱、厨、柜等,有一百多种。广锁通常以大小分为八个规格,以两为单位,有“四两绍”、“六两绍”、“十二两绍”等。“六两绍”长约3.5寸,“十二两绍”长约7寸。
5 k+ y' W" F5 P4 [& y6 z1 c: Y) x/ H8 ^! ?* D- t7 }/ L0 k
# u, f/ \  K# ?3 O7 I3 v. u! L, v
  v) [: i" ]9 b: M% Q, ]' L
6 F5 f- B+ Z7 @  L+ H
8 w# M4 Q7 `9 r; M0 Q6 V6 C" `
现代锁具有发展:( N- ~7 ?$ V6 C) U) _
+ L( p& Z( E& e0 \

5 y' t, z' r: O+ m9 |$ q% _* z$ E' [8 f
   
/ x) n/ u; h2 S
. J9 f6 b+ q; @# `" ~    1、密码锁:是通过密码来开锁,主要用于保险柜这类安全性较高的锁
6 o& f" Z8 }( {) I& z7 N
# p- t$ }: m0 K  ?6 B    2、感应锁:  l1 r4 [; ?- b6 C. u6 D* x+ V

  L  h- G6 U" e. Y- Q9 b    IC 卡锁:又分接触式IC卡锁与非接触式。接触式的要将卡插锁锁缝,将芯片锁的内部读卡器接触非接触式就是不用这一过程,只需要将卡与锁的读卡器靠在一起就可以。应用十分普遍。如:停车场,地铁等公共场所。
# r" L& j+ e9 C* o4 J( o/ J  t
7 ~# @' N5 s) m+ ~" \    电磁锁:应用电磁原理制成,电磁力达几百公斤,上锁状态下,一般人跟本无法拉开。致命点,停电就无法关门,故一般用在有人值守的通道门,用于房间门需与机械锁配套使用。9 [% r6 j, c0 G. g* C( d/ K4 Q

& W- R: }) Y" ?( |   3、生物锁:是生物识别技术发展,出现了使指纹锁,掌纹锁,视网膜锁
5 L; y3 `( X- \! }& d" _
+ z/ O4 F* T3 i$ G0 C) o7 \5 F
; R3 @+ D; Y) _7 T8 I锁的文化内涵
8 n. o" t" U8 B9 i* ?, E    锁具不仅仅是人类的生活用品,而且是文化(民俗)物,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我国锁具已绵延了数千年,它和人类的私有制几乎同时诞生。最初,人类只是简单地把个人贵重财物用兽皮包起来,外面用绳索牢牢捆缚,最后在开启处打上特殊的绳结。这种紧紧捆死的绳结,只能用一个叫“错”的工具才能挑开。错,又叫“肖”、“起子”。它用兽牙或兽骨制成,形状像把镰刀状的钩子,实际上绳结就是最早的锁具。这种曾从商代沿用到汉代,后改用玉制,演变为贵族服饰上的佩饰。到了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先民创造了装在木结构框架建筑上的木锁(见《中国百科全书·轻工卷》)。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锁具,可称得是“世界第一锁”。这种木锁一直在民间传承,如明代的白木锁,就曾在浙江地域的建筑上使用。在如今昆明彝族山寨里也有类似的木锁。殷商虽然已进入青铜时代,但主要用铜来制作大型饮器、食器和祭器,尚未用来制锁。其发展期为春秋战国经秦汉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宋元时期。继殷商青铜时代之后,春秋时期进入铁器时代,考古证明,在这一时期人们大量的是使用铁锁、铜锁,还有银锁、鎏金锁等,其中有代表性的如西周的青铜锁、东汉的金属锁,唐代的虾尾银锁和宋代的方身锁等,都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特别是汉代的铁制三簧锁,在我国前后沿用了1000多年。其繁荣期为明清时期,各种质材的锁具同步发展,以铜锁、铁锁居多,工艺更加精巧,在开锁难度和外形制造上有很大创新。如明代的三色铜锁、清代的白鹤锁、密码锁、暗门锁、四开锁、倒拉锁以及各种人物、动物和文字造型的锁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有的锁具结构复杂,设计巧妙,机关奇特,一般人很难打开。! \  `4 I% i+ P  j! J% H( [
8 @+ @& o! f; D& ^. J' G( \+ N# L
   
% g3 f* c& h$ a+ R7 A' K& ^3 Y: z1 o! S( g- j* i, K4 Q( q3 y5 h
    我国古代锁具不仅历史悠久,种类众多,制造精巧,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现代锁具比较,至少有三方面的特点:——中国传统锁具源远流长,迄今至少已有5000年历史,并且种类众多,藏量丰富,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现代锁具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从1887年中国通商银行首次使用美国“耶鲁”牌弹子锁算起,至今还仅有100多年时间。9 Y" s, h5 x+ \  f- A* T4 J% b& s

4 n5 D$ e% F; u: c' [2 H8 U$ Z2 m   
5 m3 G  C+ N6 M6 H% l+ u- {" j
8 |8 s! _+ R+ z1 O   

精彩评论15

huyu7119266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8-5 08:00:04 来自: 中国–江苏–宿迁 电信
来学习了!扣扣2656022235江苏胡宇
anychange随您变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8-5 08:18:39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电信
{:soso_e179:}樓主把鎖的進化分類構造功能剖析透徹喔{:soso_e183:}
HUHUHU39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8-5 08:30:55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电信
{:soso_e100:}
温柔一刀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8-5 08:43:21 来自: 中国–河南–平顶山 电信
{:soso_e181:}
精兵锁城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8-5 09:19:29 来自: 中国–北京–北京 电信/北京数据家科技有限公司电信数据中心
{:soso_e179:}{:soso_e163:}{:soso_e165:}
张威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8-5 09:27:58 来自: 中国–四川–绵阳 电信
可以哦{:soso_e179:}
海南-庞道赫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8-5 09:38:05 来自: 中国–海南 联通
{:soso_e181:}
防盗锁行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8-5 10:18:12 来自: 中国–重庆–重庆 联通
收集齐全哈  厉害!!{:soso_e179:}
ljh1986424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8-5 11:04:49 来自: 中国–宁夏–银川 联通
{:soso_e181:}
马金齐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8-5 11:32:41 来自: 中国–新疆–乌鲁木齐 电信
辛苦辛苦{:soso_e163:}
安居锁行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8-5 12:50:32 来自: 中国–四川–遂宁 电信
{:soso_e179:}
武越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8-25 12:27:14 来自: 中国–辽宁–阜新 联通
{:soso_e180:}
eggpain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3-11 00:29:22 来自: 中国–广西–南宁 电信
学习了,感谢分享!
﹖﹎`ˊ①苆㊣洅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3-11 08:22:00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电信
辛苦了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成为锁艺人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锁艺人,这里是一个锁的世界,锁匠行业交流门户网站,聚集了锁具爱好者、锁具开发者、锁匠、锁匠协会、锁匠俱乐部、锁具企业等会员在这里交流互动。锁艺互动,技艺飞跃,洞悉锁艺奥秘。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商务合作

  • Copyright © 2008-2022, Lockartist  | All Rights Reserved. 锁艺人 | 锁匠 | 开锁 | 开锁学校 | 西安开锁 | 西安汽车钥匙
  • 西安锁艺人安防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陕ICP备12005758号-11 | 电子营业执照 | 经营许可证编号 陕B2-2020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