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长江中下游地区迎来本月第三轮强降雨高峰。14日18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预警,预计这场降雨将持续至16日。 3月入春至5月底,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出现严重旱情。但进入6月,强降水持续,一些地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
6 q. N( {1 U2 A9 x k6 \3 r 暴雨预警不断
2 ?9 q& h' }! b9 d: ?4 T 贵州预警、湖南预警、江西预警、安徽预警、江苏预警、浙江预警……14日,中央气象台内的大屏幕上,滚动显示着各地最新发布的暴雨预警信号。一台台电脑前,几十名预报员在紧张地分析各种气象资料,研判天气变化趋势。
8 R4 D4 J3 Z% t: c) z- n 此刻,长江中下游地区正经历6月以来第三轮强降雨。- t0 X+ Y0 E9 s p% p" L0 |" k0 [4 y
今年3—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持续少雨,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旱情。6月3日晚间起,长江中下游地区喜降甘露。此后,三轮强降雨过程接踵而至。
! E# S) ~5 Z* @# ?& K. k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介绍,3日—7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第一轮降雨,干旱得到明显缓解;9日—11日,第二轮强降雨给湖北咸宁等地造成严重洪涝灾害;12日—13日,降雨有所减弱,强降雨分布比较零散;第三轮强降雨从13日夜间开始,14日是这轮降雨过程中雨势最强的一天。+ s4 [5 w. V7 Z' l5 }4 [- _
孙军表示,长江中下游地区三轮强降雨的落区不少是重复的。前两轮降雨使土壤水分饱和,中小河流、水库、湖泊水位较高,有一些接近或超过警戒水位。第三轮降雨过程导致部分中小河流、水库面临较大的漫堤、垮坝危险,容易出现地质灾害,城市可能出现内涝。1 j" x$ _3 \) J' ^/ L
自3日18时发布今年第一个暴雨预警以来,中央气象台13日18时将暴雨蓝色预警升级为**,14日继续发布暴雨**预警;12日10时,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Ⅲ级应急响应。
( U& P2 M4 ~% f+ X* N 6月上旬5省降水量比历史同期偏多三至五成
6 b( S2 Y/ Z6 F 国家气候中心副总工程师张培群说,今年长江中下游降水的明显特征是,5月下旬以前严重干旱,6月以后降水明显增多,集中出现3次降雨过程。6月1日至13日,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比历史同期略偏多,长江中下游5省降水量比历史同期偏多三成至五成。
7 z2 n$ x1 ?4 [& } b0 p 张培群表示,据多年统计,长江中下游一般于6月16日—19日进入降水集中的梅雨期;上世纪50年代有气象记录以来,长江中下游入梅的最早时间是6月2日,出现在1991年和1996年。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集中降水的时间比常年略早,但是否已经入梅,需要根据多个指标综合判断,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确认。6 q* w4 S ?, N( c
长江流域会发生1998年那样的大洪水吗?张培群回答,目前还没有看到出现这样异常气候的信号。2000年以来,长江中下游进入夏季降水总体偏少时期。但也会出现阶段性强降水,例如去年从5月开始,长江中下游出现了14轮降水。
7 k+ F$ L* T" q- c7 { 在张培群等气象专家看来,截至目前,虽然6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局部地区降雨非常强,但总体看没有太大异常;而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之前的持续严重旱情以及近期旱涝转换之快,确实比较罕见。3 @0 A( R, J; S/ {2 E
大气环流改变,是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3 B, ^& Q! E& J8 i4 T
据统计,今年3月1日至5月30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2.8%。鄂湘赣苏皖浙沪等地气象干旱一直持续,5月27日,长江中下游地区气象干旱达到**预警级别。
H5 d9 p8 W; ~* ^: u* @0 f* e: c 孙军说,进入6月以来的旱涝急转,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改变了。6月随着季风爆发,从孟加拉湾输送来的西南暖湿气流加强,水汽条件改善;与此同时,经常有弱冷空气从青藏高原向偏东地区移动。丰沛的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带来了降雨。/ W; K& j! f; ?% P! o; s- {
导致最近大气环流改变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 m$ v* z0 G, I, g( f5 z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介绍,导致大气环流改变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的因素比较复杂,气候专家正在抓紧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目前尚未得出正式结论。
6 i, w( ~2 f& T) \( W) q 气象专家指出,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强降雨的地方出现了“旱涝急转”,但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湖北北部等地降水偏少,仍然处于气象干旱状态,因此总体上是“旱涝并存”。 4 G- @4 C5 U+ ^) z; g- a1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