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功夫》热播后,网上网下就多了很多叫“酱爆”的男子。此刻坐在笔者面前的“酱爆”,是珠三角地区很有些名气的汽车音响发烧友,出名之处除了对高素质汽车音响的执着追求和一车铭器,还有经常“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作风,笔者约了多次,终于在7月初的某晚9点40分,开始了以下这段访谈。而本期的大部分照片,也都是在昏黄的路灯下拍摄的……(以下J为酱爆,O为笔者)/ q8 N2 {* @; [/ H2 {3 W7 e* M
, F( P2 k; {2 t$ C! _! _0 Z) g# E3 y6 R; l0 l# m
O:晚上好啊酱爆兄!这次终于不再放我飞机了,哈哈!
% g) s7 g6 _5 Q# Z- ~! z7 y( @J:O版你好!真的不好意思啊,最近没日没夜地忙,本来约好上周要去重新做门板的,到现在都没时间。不过这几天要去了,下了两天雨,居然发现副驾驶位的地板漏水了,哎呀呀……(一串不宜公开的语句)
' {3 w1 E$ V6 U5 w3 W8 E2 \. \$ `$ k( p9 A5 a; x
: I5 ^5 k% M* E S5 P- i- z3 c
O:又做门板?第几次了啊?. o. W. k9 m/ s4 w# d, @
J:还不是被你害的!你那个新的门板处理技术帖子我看到啦,第二天就联系店家排期了。一会儿你采访完我,我都要反过来采访下你,上你的车亲身体验下这种处理技术的效果,你不会拒绝吧?- ^' i6 |8 ]1 m: V9 Y1 k
, w5 g6 F' i- u$ Y6 ]8 Y3 S1 e' R7 E' C3 w+ }
- Z# k4 C. G) y9 C+ u4 a- q8 g
O:没问题啊,那我们抓紧时间开始吧。你的爱车是宝来的1.8T手动档,目测应该有10年车龄了吧?那么玩汽车音响有没有10年?
2 r+ s, d$ V" `8 Q
& T! m; { |1 R) L6 E0 q& k& H3 Z3 a5 r- O( r5 I# u+ x
J:没有没有。是这样的,这个车是2004年买的,一开始只是改动力、操控这些,改了两三年吧,发觉都没什么好改的了,想玩的想试的也都试过了,刚好有朋友去改汽车音响,就一起去玩玩咯。现在他都不玩这些啦,算是拖我下水后他自己爬上岸了。对了,第一集“Oh访谈”我看了,Echo兄一开始那个改装,跟我的居然一样,只不过他是用“先锋”,我是用“索尼”……$ ~; |% X+ T; M0 [
# ? Q- P# F+ P* Q
酱爆和他的心头好:麦景图MCC602TM功放# X7 p& z0 O4 p; A% _
3 W& S) E5 b( @) G0 b
! K- p9 v( A" {% K, uO:哦?也是原车主机加高音头?但我记得2011年我们相识的时候,你已经用上了现在的麦景图主机了啊,当然喇叭和功放都是DLS的。而现在,你的器材真可以算是汽车音响界的“旗舰级”了。以下我不说话,你自己介绍一下这些铭器吧。也让读者可以了解一下汽车音响中的顶级器材。
. G, V5 P' _) a; K2 y0 O* K) u( j. U; t) k7 g% n7 n
/ Z7 B) I0 t. v9 b$ zJ:好的,先从音源部分开始啦!我是用了转盘加解码这种方式来做音源的,转盘是麦景图(McIntosh)的MX5000,解码都是麦景图的MDA5000,放在了副驾驶位的地板那里,两者暂时通过原厂接线接起来。MX5000是麦景图车用顶级主机,本身内置24bit带HDCD的解码器,我觉得整体声音是自然、醇厚、平衡度好,声音很耐听,让人回味。加上外置的MDA5000之后,对比单机MX5000,动态和解析力都更好一些,声音也更顺滑柔美一点。这个转盘加解码现在已经停产了,所以也不算什么旗舰啦,过气啦,哈哈!
7 q, \# b' [4 ^5 ^# R: P1 Y" d0 P* K5 q( Y7 l7 G/ d- a4 M
前门功放是麦景图的MCC 602TM,双单声道平衡线路设计,每声道RMS 300W,应用了老麦独家的多线并绕输出变压器(Autoformer®),也就是家用玩家经常提到的“双牛”啦,还有全平衡推挽线路设计、多重监察保护线路(Power Guard®)、实时电流监察保护线路(Sentry Monitor®)……哎,总之你在老麦家用功放能够见得到的高端设计,大部分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这台602推的是前门的一对DLS的“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两分频单元。超低音系统采用的都是捷力(JL Audio)的产品,包括顶级型号10W7 喇叭和比较一般的J2-1000.1低音功放。器材基本就是以上这些了。& x1 J+ a+ W9 G1 h3 |
左上:麦景图MX5000主机3 t) p f& b! G
右边:吊装在后排座椅上的麦景图车载功放旗舰MCC602T% t# T0 x" E F2 m" l' G1 [7 N
左下:副驾驶位地下的麦景图MDA5000解码
5 x% A+ ?: s5 [( R6 S& s2 ^9 T( d
}- h1 f. E+ E | O:我手头刚好有份MCC 602MT功放的资料,酱爆兄居然看都不用看,全部背出来了,真是厉害!这台旗舰功放的使用需要克服两个问题:
) t& G; e* G$ l; U- 第一是70cm的长度,30cm有多的宽度,加上两端预留的线材铺设位置,算起来起码需要占用一米多长0.4m宽的面积;加上23kg的体重,在车尾箱的摆放、固定都要一个非常严谨的设计才能做好。
- 第二是要驱动这台无论接8Ω还是4Ω的喇叭,输出都是RMS 300W的怪兽,供电需要做很多额外的改动,不然很容易“吃不饱”。9 I2 L; e" D) Z! ?- }8 R7 W! ~; X
3 B" a6 W+ D; R: _* O
$ \! o' f8 Y+ X+ x7 o+ LJ:对啊,这台602刚装上去,电源线就算用了0号线,我都觉得声音又软又蒙;加装了布莱克斯(Brax)2法拉电容,似乎好了一点;尝试将蓄电池换成奥铁马(optima)黄顶,就是那个音响专用的电池,又好了一点点;于是多加了一个奥铁马放在尾厢,这回没什么变化;我又怕发电机顶不住,电池老充不满也不好,干脆改大发电机到140A的。接二连三地加,比如倍乐(Dual-X Audio)电源正极能量线、地线加强等,这些供电附件每上一个,都有一点点提升,但积少成多,所以都是很有必要的,我认为少了哪一样都不行。这些都搞好了,有一次在朋友面前放布兰妮的混音版CD时却还是因为电压过低,功放自动关闭了!检查了好久才发现是保险丝接线松了,并且底座热熔……更换了发烧音响的专用保险丝,总算供电方面才满足到需要。 r; y2 s# X! N
7 b4 v. @( s9 D6 \* S% n
! G$ A' Q& d: n6 o2 {) p: ~- Y
& ^( ^' X0 G# z5 p A% HO:酱爆兄这种改法,跟家用音响“玩音响就是玩电”的理念是一样的,只是处理的手法和过程不一样。据我了解,像你这样肯在供电上挥金如土的玩家,真是10只手指都数得完。不过,比起供电折腾,我记得你当时处理A柱倒模也颇费周章。5 ~& g* O$ J! X$ X$ C* N4 q& @
: [: z, X- i( {' u1 r
# }/ l$ h$ S5 e4 k% P+ }& M2 O: q
J: A柱倒模?不算什么啦,虽然都搞了七八次,一次就用掉一对A柱饰板,但一个搞倒模时车可以照开,二个现在也定下来了,所以也不觉得有多麻烦。其实最头疼还是门板处理啦!说起这个,“古仔”(粤语:故事)真是讲三天都讲不完:9 J' }- I8 e+ q3 J+ B1 y8 O; m- t
2007年第一次做门板隔音时什么都不懂,又不上心,结果那个隔音材料被太阳晒熔了之后粘在侧窗玻璃上,每次升玻璃都能看到一坨坨黑乎乎的东西跟着玻璃升上来,而且还铲不光,现在门板里都还存留着余孽,我都觉得当时用的就是沥青了。 后来人家说用什么好就折腾什么,哎,那个Sam不是说门板处理都试全了吗?我就比他多一个——阻尼胶。今年年初才去做的,现在你敲敲内饰板的声音?不过,我现在发现,这么做完了,门板是不震了,但门板内不规则气流的反弹还是会让我的DLS中低音喇叭“打底”。 原因我都知道的,你用主动分频,前门喇叭可以在主机设置高通(HPF);我是用被动分频的,加上602功放不带截频功能,所以相当于中低音下端是全通(FP),喇叭向后打在门板上的气流比主动分频的大很多。我都试过一些方法去截下面的频啊,奈何声音出来不是我想要的。 左边:“斯堪的纳维亚”两分频单元,可以看到A柱和门板工艺
9 f8 u- ]( {7 H" h, f7 ^右上:被折腾了多次的DLS最顶级的“斯堪的纳维亚”单元的高音+ p5 Y% P# p0 J. Y/ v6 w3 C/ v5 Y( W$ F
右下:已订购但未上车的初哥喇叭座. N5 I$ ~, v: Y8 U) l
| ' v2 a! Y% z/ j" Z! I
$ c" p6 Z# k4 I) i. X* a* H/ F5 fO:说起主动分频和被动分频,这是汽车音响目前两种主要的玩法分野,区别是后者使用了传统的电容、电感、电阻等元件搭建的分频器而前者抛弃了分频器并对每一只喇叭都使用一路功放去推动。两种玩法都有高中低档的产品与系统,也都拥有各自相对固定的玩家群体。而酱爆兄现在堪称被动分频的“坚守者”,其实在玩的过程中有没有迷茫过甚至动摇过呢?% M, `9 r# R% d4 u# M7 {
. Q7 v3 b' E _" f! k4 U
7 E/ S3 g( s% `# CJ:我也算不上什么“坚守者”,其实2008年我就用一台阿尔派(Alpine)CDA-9886加一台PXA-H100处理器玩过主动分频,不过很短时间后就改用MX5000,因为第一我不会调,老是要麻烦人家也不好;第二声音离我想象的差距太大;第三我始终觉得被动分频就是考器材素质和风格,“得就得,唔得返顺德”(粤俗语:行就行,不行就不行)。
( f3 c0 H9 o+ D( Z) A1 R! J至于迷茫肯定有啦,之前我为什么要搞那么多次A柱倒模?因为总觉得被动分频玩法比主动分频差那么一点东西,就是“声场定位”。有人说被动分频的高音指向很重要,错一点都不行,我就折腾倒模啦;有朋友让我用什么“反相调音法”,我也照着试;还有人说DLS自带的铜箔电感分频器不好,折腾分频器有奇效,我又去买补品元件自己搭…… 声音越搞越古怪,越搞越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现在我不搞这些了,就用被动分频,就用原厂的分频器,就用正常的接法。虽然说声音还是会偏在左边A柱一边,但我觉得“音质、音色、包围感”如果都做好了,“定位”差一些就差一些吧,100分满分我也有75啦!毕竟汽车音响和家用音响还是不一样的,驾驶位不是皇帝位就不是,俗语都有说“勉强又怎会有幸福呢”,呵呵。7 [7 Y7 V/ r- N$ P
# q8 s( ?" X' J, p
9 p2 I2 ^+ g6 b% s5 @( w% R
5 `- u# j& u/ A
! D& ?3 N0 i" D- v$ e! z
O:如果酱爆兄这样想的话,那我就真要恭喜你啦!找寻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听音方向和风格,好多家庭音响玩家玩了几十年都找不到呢!那你接下来如果还要升级,准备从哪方面入手呢?
2 p3 h) v7 e+ D( _ p, `! F1 n; v# v& N4 {/ S( e
0 s1 ?" n7 M9 c$ _: C- s, sJ:接下来当然是重新处理门板啦!初哥牌喇叭座你们个个都用上了,就剩我啦~不过我都订了,准备这两天就去装。然后就想趁搞门板的时候将喇叭线换了,再考虑一个可以比较快捷地更换信号线的方法,可以让我能够比较方便地去试验线材。8 s4 [2 ~9 c1 n+ H; Z
现在高音的喇叭线是三段不同牌子的线接驳的,第一段是从喇叭接线柱引了一段线出来,大概10多厘米,第二段线是连接第一段和分频器的,第三段是连接功放和分频器的,我当然想换成同一个品牌的好线,但都要试试风格搭不搭。 信号线用过怪兽(Monster)、超时空(Tara Labs)等,现在用的是德国蟒蛇(JIB),型号都不记得了,因为每次换线都很麻烦,所以线材还没开始折腾呢。其实这套系统听我平时听的CD,现在的效果都可以接受的了。 酱爆车上的部分CD藏品 酱爆推荐的3张好CD
' ~3 q! M# H0 V k5 K2 U
8 e/ n9 }4 F- Z& L; ]& W
0 u8 h6 n3 `. [1 H9 r$ |) T% ~5 T
- W% W& |! @# q, z3 u' A. d) ^5 r7 j, A, R% `. x! t7 w
' @- p `- J$ L&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