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锁艺人

标题: 简牍之锁历史来历及说明 [打印本页]

作者: 国士无双    时间: 2011-6-3 16:42
标题: 简牍之锁历史来历及说明
汉代造纸术发明之前,公私文书是用竹简和木牍来写录的,这些简牍为了防止在传递过程中被人私启窃看,便在卷好的竹简木札外面放一块挖有方槽的木块,用绳子把它捆札起来后,札绳结放在方槽内,再扣上一团泥,用印在泥上压出印文,借以起到“以检奸萌”的作用。这块打上印章的泥团,就是封泥,亦称“泥封”,其使用方法,类似过去邮局的火漆封信。" A! x/ z" K- h- G
7 c# o8 x! e% V2 v) t4 m
     封泥多用青泥。青泥质块坚韧,故能传千年,封泥的正面是印文,背面有绳迹。其形状不定,大多是不规则圆形,少数呈方形。秦汉之印大都是阴文,在泥上钤印后即成阳文。魏晋之后,竹简木札逐渐被纸帛所取代,封泥之制亦渐废。& Z* c2 k6 K( a3 |$ C9 A
     封泥出土较晚,清道光年间,川陕等地出土了封泥,因人们对其用途尚不了解,误以为是古代用以铸印的范母,至光绪年间,刘铁云始纠其廖,定名为封泥。清末民初,罗振玉搜集了大量封泥,委托王国维进行整理。王国维结合西陲出土的简牍,参稽古代文献,将封泥的型制和使用方法搞清之后,人们才对封泥有了明确的认识。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了带有封泥匣(即斗捡封)的封泥,1996年,西汉北郊相家巷村出土的封泥,证实了王国维的考证是正确的。
- B& h# X, ?# l5 M; z" Z2 \     封泥保留了大量秦汉官印的钤痕。现存的秦汉官印,多数是供殉葬用的冥器,属于当时真正使用的很少。而封泥上所钤之官印,都是当时实际使用的官印,因而上面留下了不少古代官名、人名和地名,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官制、人物、历史、地理等都是难得的宝贵资料。  D# [8 s, c2 B) A; u
     从现存封泥的文字形体来分析,少数封泥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相合,属古鉨类,而大量封泥文字,则属于秦定六国统一的小篆体。秦代的官印多为“田字格”。西汉初期的官印仍然留有秦代遗风。据此推知,带有“田字格”的封泥,大致属于秦或汉初的产物。。此后,为数甚多的汉印,不再带有边栏,这和封泥大都不带栏框恰巧相和会。封泥脱胎于秦汉官印,它不仅保持了秦汉印玺方平平的缘故,线条别具一格,有一种圆浑、苍劲、古拙的趣味。封泥的边栏也另具一格,其边栏是钤印时天然形成的,并非有意的艺术创作,加上年代久远,泥质干燥变形,边栏形状各异,用墨拓之,显得千姿百态,古意盎然。. y6 V/ A! \: r' q# \: h
     由于封泥不像铜、玉印那样,可以反复钤盖,所以封泥印蜕,通常如拓碑一样来制取。因此,封泥如果是阳文其印蜕仍为阳文。以白文为主的汉代,与以朱文为主的封泥,情趣已完全不同,汉印总的风格显得雍容朴素,而封泥总的风格则有苍润之古雅之感。3 ]" g" J* A' p
     清乾嘉之际的篆刻家,以秦汉印为宗,创造了众多的篆刻流派。由于封泥出土较晚,直至清末,才开始被篆刻家借鉴。近代艺术大师大吴昌硕,就是擅学封泥的高手,他在边款中谈他摹拟封泥的体会时说:“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学封泥者宜守此二语。8 p  _5 P' |6 ~4 |9 A4 L
( z5 ^* p2 f0 o6 g5 y7 x) n

作者: anychange随您变    时间: 2011-6-3 19:25
謝謝解說{:soso_e179:}
作者: uht548    时间: 2012-2-19 19:22
{:soso_e100:}




欢迎光临 中华锁艺人 (https://suoyire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