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怪论”----观帖之后“胡言乱语” 早在2011年8月,《锁艺人论坛》上曾发表过一则佳帖---“保险箱是如何被打开的?”。 原帖思路清晰、图文并茂、讲解细致,已经成了国内盒式密码盘“徒手推”操作的主流教材,众多的锁匠朋友从中受益匪浅,同时也伴有一些疑惑。 原帖关于常见盒式密码盘“徒手推”操作的核心流程与要领如下: 原帖部分相关内容摘录:--- 【解锁技术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哈里米勒于1940年创造的一种科学方法……。 米勒用三步法来通过处理保险箱锁从而得到密码:
1、 判定接触点
2、 发现转轮的个数
3、 用曲线图来得出结果。 画出曲线图-----------曲线图上,所有位置所显示的连接点在图上会集中于某几个点。这几个点应该是和转轮的个数相同的,它们同时代表了数字组合中的几个数字。 尽管这曲线图透露了哪儿是转轮的正确位置,但它没有透露出转轮的次序。开箱者以所有的可能组合拨(动)数字直到打开保险箱。比如三个数字的数字组合可能有6种情况。我们来看看如果以4、37、61三个数字,那么6种可能的组合是:
1. 4-37-61
2. 4-61-37
3. 37-4-61
4. 37-61-4
5. 61-4-37
6. 61-37-4 通过试验这所有的组合,保险箱最终得以打开。】 按原帖中的许诺,“04、37、61”三组基础数字,六种不同的组合便可成功开启某个常见的盒式密码盘。 事实上,用上述“六种组合”来打开某个常见盒式密码盘(锁)的可能性极低。 其一、我们假设原帖寻找到的 “04、37、61”三组“刻度数字”具有真实性与可靠性,寻找三组“刻度数字”的技术流程也无可挑剔。 我们在细心拜读原帖时不难发现。“04、37、61”三组数字是在“刻度盘、主动盘、三个从动盘均右向转动”后止轮,“刻度盘、主动盘左向转动触碰主动盘接触点”特定条件下的后视图产物。 垂直于柜门平面的水平轴上的刻度盘、主动盘、从动盘的按特定的旋转方向进行转动。刻度盘、主动盘、从动盘的顺时转动--右向,在后视图上表现为逆时转动---左向。刻度盘、主动盘、从动盘的逆时转动---左向,在后视图上表现为顺时转动---右向。 我们进行徒手操作或研究密码时,是面对刻度盘正常安装位置而言,是在主视图或正视图的基础上进行对话。 据此,原帖中的“向右、向左”有必要更正为方括号中的旋转方向。 “知道了连接区和轮子的数目,开箱者通过向右【向左】转动几次将锁复位。然后在数字0止轮,然后将慢慢刻度盘向左【向右】转动听咔哒声,这表明的是连接区域的左右距离。用曲线表示出来,重复这个动作,但这一次是在数字0的左【右】边第三个数字止轮,继续重复,每一次你都在一个不同的位置止轮,连接区会有细微的变化。每隔3个数字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刻度盘上所有的位置都体现在曲线图上”。 由此可见,“04、37、61”均是主视图或正视图条件下左向(逆时)转动过程中的产物。
其二、“04、37、61”三组数字共产生六种纯数字的组合方式也顺理成章。 若将六种组合数据当成常见盒式密码盘的常规开启密码来对待的话,它们必将是一个“畸形”的密码群。
从上表可清晰地看出,“04、37、61”三组数据组成的所谓六组试开密码的真实身份是一个不伦不类的“拼盘密码”。 常见盒式密码盘第二轮片盘左向(逆时)转动产生的数据被人为地强行认定成了同轮片盘真缺口右向(顺时)转动到位的开锁号码,试图用这种“二合一”的“畸形密码”去开启某个常见盒式密码盘的天真设想纯属“天方夜谭”。其三、常见盒式密码盘的常规开启密码设定完成之后,它必将同时存在“一对”严格对应的左、右向开启密码。 左向密码输入设定与开启方向程序同为---【左-右-左-(右)】。 对应的右向密码的开启方向程序为-----【右-左-右-(左)】。 左向开启密码与右向开启密码同轮片盘(从动盘)的开锁号码不应该也不可能是同一个号码,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不等于“0”的“换向修正系数”。 测试一、“洛加达”3330常见盒式密码盘。经实际测试,“换向修正系数S(B)=/-02/。 在“洛加达”3330盒式密码盘上,按常规程序设定一个左向开启密码【22-87-43】,它肯定还会同时存在着一个右向开启密码【19-89-42】,两者具有特定的内在联系密不可分。 我们严格按照原帖中技术流程与要领进行操作,可以轻松地找到“22、43、89“三组数字,这三组数字同样有六种不同的组合方式。由于是在练功架上进行测试操作,可卸下后盖便于观察轮片盘的转轮顺序,并直观地知道了”22=A、43=C、89=B”。 输入试开密码【22-89-43】。从后视图中可直观看出,一、三盘真口成功到位并实现了重合,二盘真口已经越位(正视图表现为缺口宽度对称中心点没有到达指定的重合位置)未能实现与一、三盘缺口重合,这说明,B=89不是左向开启密码第二盘原有的真实开锁号码!
当输入【22-88-43】、【22-87-43】、【22-86-43】之后,三个从动盘缺口均在公差范围内实现了重合,分别进行回盘操作后,四个轮片盘的制栓功能被成功解除。
测试二、“洛加达”1548常见盒式密码盘。经实际测试,“换向修正系数S(B)=/-04/。 我们按常规程序设定一个左向开启密码【22-85-43】,与之相对应的右向开启密码是【17-89-40】,第二次还原再生出“22、43、89“三组数字,也直观地知道了”22=A、43=C、89=B”。 输入试开密码【22-89-43】。从后视图中可直观看出,一、三盘真口成功到位并实现了重合,二盘真口已经越位(正视图表现为缺口宽度对称中心点没有到达指定的重合位置)未能实现与一、三盘缺口重合,这说明【22-89-43】组合仍然无效!
当输入【22-86-43】、【22-85-43】、【22-84-43】之后,三个从动盘缺口均在公差范围内实现重合,分别进行回盘操作后,四个轮片盘的制栓功能被成功解除。
表四、表五,左右有“左向开启密码与右向开启密码”之分,上下有“主密码与相近码”之别。红色数字—“22、43、89”,都是按原帖技术流程经测试产生的已知条件,黑色数字是由理论计算与经实际测定产生的数据。 右向开启主密码“B值”有效的最小值与左向开启主密码“B值”有效中心值之间真实存在一个“换向修正系数---S(B)”。 在表四、表五之中,左、右向开启密码的“B值”各公差范围内的有效开锁号并没有出现相同或相等的喜人效果。 表四,左向开启主密码的“B值”公差呈对称形分布---87,(+01)---(-01),右向开启主密码的“B值”公差表现为非对称形分布—89+02。 表五,左向开启主密码的“B值”公差呈对称分布---85,(+01)---(-01),右向开启主密码的“B值”公差表现为非对称分布—89+02。 事实说明, B=89不是【22-87-43】、【22-85-43】两个左向(先逆时)开启主密码的二盘开锁号。 其四、“换向修正系数”的来源并不是空穴来风,它就存在于常见盒式密码盘当中。 因为,我们发现了原帖六组试开密码的第二盘开锁号码的异常、畸形情况。所以本帖,只重点涉及第二轮片盘开锁号码的“换向修正系数-- S(B)”。 我们通过常见的测试方法可以获取到某盒式密码盘第二盘开锁号码的“换向修正系数”。 左向(逆时)转动刻度盘四周以上,刻度盘基准“零点”停留于坐标系的正Y轴之上,各带动点、被带动点均处于正常接触状态; 右向(顺时)转动,主动盘主带动点触碰到第三盘被带动点过基准“零点”后,继续右向(顺时)转动,当触碰到第二盘被带动点到位时停止转动并记录刻度值---96。
S(B)=(96-100)=/-04/,这个/-04/就是常见盒式密码盘(如1548)第二盘开锁号码的“换向修正系数”,它具有方向性也有“+、-”之分。 此系数[S(B)],一般在/-01/---/-05/之间。 本例,是B盘开锁号码需要由“左向”变至“右向”时的“换向修正系数”。所以,S(B)取值为(-04) 。反之,取值为(+04)。 其五、我们选定原帖中的3号组合----“37-04-61”,可在“1548”盒式密码盘上如实地还原再生出原帖中的三组原始测试据---“04、37、61”。 运用常规方式输入原帖中的3号组合---【37-04-61】,观察三个缺口在指定位置是否到位与重合。 从后视图中可直观看出,一、三盘真口成功到位并实现了重合,二盘真口已经越位(正视图表现为没有到位)未能实现与一、三盘缺口重合。这说明,A=37、C=61两组数据真实有效,而“B=04”则表现不良! 当输入之后,【37-01-61-28】、【37-00-61-28】、【37-99-61-28】 三个从动盘缺口均在公差范围内实现重合,分别进行回盘操作后,四个轮片盘的制栓功能均被成功解除。 通俗一点地讲。原帖中的三组左向数据“04、37、61”,若按密码【37-04-61】进行强行组合后,二盘真缺口在右向(顺时)转动到位的过程中理应被输入B=(04-02)或(04-04),却被硬性地输入了左向(逆时)渠道所产生的数据---“B=04”。这时,若想让二盘真缺口与一、三盘真缺口在同一个指定位置实现顺利重合,恐怕只会有“痴人说梦”之嫌。 在平面几何中,射线顺时针旋转的角为负角,射线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一般而言,(4*3.6度)的角和【360+(-96*3.6度)】的角是相同的。或,(+4K)和(00-96K)等效,主动盘开锁号码“换向修正系数S(D)永远等于“0”, 但这只适于盒式密码盘的主动轮片盘,并不适用于从动轮片盘。而从动轮片盘的“换向修正系数”S(A)、 S(B)、S(C)都不可能等于或者趋近于“0”。
测试三、选取任意一个盒式密码盘。卸下后盖,在方便观察的位置做出标记。逆时转动二盘让缺口到达标记点,顺时时转动二盘让缺口到达同一个标记点,分别记录下缺口到达同一个标记点位置时的刻度号,测试两个不同方向的“B值”是否相同或相近?
从主视图方向来看,“洛加达”1548,第二轮片盘缺口逆时转动至红色区域时的观察值为--- 37,而顺时转动至红色区域时的观察值为--- 33,两个“B值”明显不相同! 对于这个/-04/,原发帖人和绝大多数的观帖人可能会说这是两个缺口刻度号的“误差之和”! 其实它的真实身份不是误差之和,而是这个盒式密码盘两个不同方向“B值”之间的“换向修正系数---S(B)”。 前面的表四、表五中的开锁号码误差值放大图,足以说明不同方向“B值”的误差范围均在三个刻度值之内,两个误差值的走向一个表现为(+),另一个表现为(-),而且两个“B值”与误差值也不会出现相同或相重叠的现象。换句话来讲,正常情况下两个“B值”与误差值不存在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两者之间不可能会有公共的“交集”(严重磨损或遭受过暴力的盒式盘除外)。 二盘真缺口左向(逆时)转动到位时的观察值不可能等于右向(顺时)转动到位时的观察值。即,同一个“B轮片盘”,真缺口观察值【B(逆时)】不可能等于【B(顺时)】。
所以,原帖中的“04、37、61”三组基础数字,若用于充当左向开启密码第二盘开锁号码之前,必须要引入“/S(B)/”进行“换向修正”。 原帖中六种测试组合经技术处理后的形成的传统试开密码 ,见下表。
|